处士横议 chǔ shì héng yì

abcd式
拼音chǔ shì héng yì
注音ㄔㄨˊㄕˋㄏㄥˊㄧˋ
繁体處士横議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处士横议的解释
指没有官职的读书人对国家大事随意发表意见,带有贬义,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负责任的言论。
出处

1.

《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2.

出自《晋书·阮籍传》,原文为“籍又能为青白眼,常以白眼对俗人,处士横议,籍皆不答。”
寓意
提醒人们在发表意见时应谨慎,不要轻易对他人或事物进行不负责任的批评。
列子

1.

他在朋友聚会上对公司管理发表处士横议,惹得大家不满。

2.

小王对电影情节提出处士横议,却没有提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

3.

对于邻居家的教育方式,他总是喜欢处士横议,却从不帮忙。

4.

他对新开的餐馆菜品质量进行处士横议,但自己从未去尝试过。

5.

在讨论环保问题时,他发表的处士横议让大家觉得他不够专业。

6.

向来论气节的,大概总从东汉末年的党祸起头。那是所谓~的时代。 ★朱自清《论气节》

处士横议的翻译
德语
Laienkritik
日语
素人論評
法语
critique de salon
英语
armchair criticism
处士横议的字意分解
chú
1:(会意。从口,从文,或从处,虍(hū)声。“处”即“處”的古字,于六书为会意。金文加声旁“虍(hù)”变成了形声字。本义:中止;停止)。
2:同本义。
3:居住;生活。
4:居家不仕,隐居。
5:惩罚。
6:治理;办理。
7:决断;定夺。
8:对待。
9:相交,交往。
10:定,常。
chù
1: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shì
1:(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2:同本义。
3:将领。
4:兵士;武士。
5: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
6: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7: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
8: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位次于大夫。
9:古代四民之一。指农工商以外学道艺、习武勇的人。或称“士民”以区别于“庶民”。
10:知识分子的通称。
11:古代诸侯士大夫对天子的自称。
12: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的美称。
13:又如志士、勇士、谋士、医士。
14:作官
héng
1:(形声。从木,黄声。本义:门框下部的横木)。
2:同本义。
3:侧,旁边。
4:古代负有督察记录权责的官员,可以入人于罪者。
5:地理上指东西向。与“纵”相对。
6:跟地面平行的。
7:自左到右或自右到左。
8:广,宽广。
9:横陈。
10:横渡;横越。
11:充满;遮盖。
12:交错,错杂。
13:姓。
hèng
1:横暴;放纵。
2:祸害。
1:(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2:同本义。
3:评议是非。
4:选择。
5:议处;议罪。
6:议论,特指议论政事。
7:(yí)。忖度。
8:意见、看法、判断或评价。

处士横议,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chǔ shì héng yì)。abcd式组合,处士横议意思是:指没有官职的读书人对国家大事随意发表意见,带有贬义,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负责任的言论。 提醒人们在发表意见时应谨慎,不要轻易对他人或事物进行不负责任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