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旦而伐 dàn dàn ér fá

abab式
拼音dàn dàn ér fá
注音ㄉㄢˋㄉㄢˋㄉㄢˋㄉㄢˋㄦˊㄈㄚˊ
繁体旦旦旦旦而伐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旦旦而伐的解释
形容做事断断续续,缺乏连续性和持久性。
出处

1.

《孟子·告子上》:“亦犹斧斤之于森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2.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旦旦而伐之,可以为仁乎?',原意是指每天不断地砍伐树木。
寓意
提醒人们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避免半途而废。
列子

1.

他学习总是旦旦而伐,难以取得好的成绩。

2.

这个项目进展旦旦而伐,导致工期延误。

3.

她的锻炼计划旦旦而伐,效果不明显。

4.

他们之间的沟通旦旦而伐,影响了团队合作。

5.

他的写作习惯旦旦而伐,难以完成一篇完整的作品。

旦旦而伐的翻译
德语
unterbrochen
日语
断続的に
法语
de manière intermittente
英语
intermittently
旦旦而伐的字意分解
dàn
1:(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2:同本义。
3:早晨。
4:天,日;某日。
5:旦角,传统戏剧中的女演员或女性角色类型。女主角称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
dàn
1:(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2:同本义。
3:早晨。
4:天,日;某日。
5:旦角,传统戏剧中的女演员或女性角色类型。女主角称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1:(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2:同本义。
3:砍伐。
4:讨伐,进攻。
5: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6:败坏,损伤。
7:打破、挫败。
8:敲击。
9:引申为开凿。
10:批评,责备。
11:功劳,功业。
12:畎上高土。

旦旦而伐,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dàn dàn ér fá)。abab式组合,旦旦而伐意思是:形容做事断断续续,缺乏连续性和持久性。 提醒人们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避免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