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逆龙鳞 pī nì lóng lín

abcd式
拼音pī nì lóng lín
注音ㄆㄧㄋㄧˋㄌㄨㄥˊㄌㄧㄣˊ
繁体批逆龍鱗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批逆龙鳞的解释
比喻冒犯或触怒帝王或权贵,意指做非常危险或大胆的事情。
出处

1.

宋·陈亮《谢张侍御启》:“优念亮脱身虎口,久矣讳穷;批逆龙鳞,期于合理,庶几一割之有用,安能百炼而愈刚!”

2.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句为“吾弟得无与王有仇乎?吾恐王以是报我,因击瓮,批逆龙鳞,触大怒。”
寓意
提醒人们在权力面前要谨慎行事,避免因冒犯权贵而招致灾祸。
列子

1.

他在公司会议上直言不讳地批评老板的决定,简直是批逆龙鳞。

2.

小王敢于指出领导的错误,真是批逆龙鳞的勇气。

3.

她在家族聚会上公开质疑家长的安排,相当于批逆龙鳞。

4.

他敢于在公开场合挑战权威,简直是批逆龙鳞。

5.

面对上司的不合理要求,他毫不退缩,批逆龙鳞般地提出反对意见。

批逆龙鳞的翻译
德语
den Kaiser beleidigen
日语
逆鱗に触れる
法语
offenser l'empereur
英语
to offend the emperor
批逆龙鳞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手,比声。本义:反手打)。
2:引申为刺入。
3:分析;评论。
4:披露。
1:(形声。从辵(chuò),屰(nì)声。本义:迎,迎接,迎着)。
2:同本义。
3:迎击;迎战。
4:倒;反;向相反方向活动。
5:抵触;不顺;违背。
6:颠倒。
7:叛乱,谋反。
8:抗拒。
9:预测;揣度。
10:事前,预先。
11:叛逆。
lóng
1:(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同本义。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3: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4: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5:喻骏马。
6:姓。
lín
1:(形声。从鱼,粦(lìn)声。本义:鱼甲)。
2:同本义。
3:鳞片状物。
4:鱼的代称。
5:有鳞动物的总称。
6:姓。

批逆龙鳞,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pī nì lóng lín)。abcd式组合,批逆龙鳞意思是:比喻冒犯或触怒帝王或权贵,意指做非常危险或大胆的事情。 提醒人们在权力面前要谨慎行事,避免因冒犯权贵而招致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