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侯干城的解释
比喻国家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公侯指古代的爵位,干城指坚固的城墙和屏障,合起来形容国家的重要支撑力量。
出处
1.
《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2.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公侯干城,为国之宝。'寓意
强调对国家或集体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的作用,表达对支柱力量的赞扬。
列子
1.
公司里几个骨干员工是公侯干城,支撑着整个团队的发展。2.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们的公侯干城,给予他们坚实的支持。3.
在学校里,老师是学生们的公侯干城,引导他们走向成功。4.
在社区中,志愿者是公侯干城,推动着社区的进步与和谐。5.
在体育比赛中,核心球员是公侯干城,带领队伍走向胜利。公侯干城的翻译
德语
Stütze des Staates
日语
国家の支柱
法语
pilier de l'État
英语
pillar of the state
公侯干城的字意分解
gōng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2:同本义。
3:共,共同。
4:公共,公家,公众的。与“私”相对。
5:朝廷;国家。
6:君王。
7:公事;政府或机关的工作。
8:古爵位名。
9: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 。后泛称朝中职高掌权者。
10:旧时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11:父。又丈夫的父亲。
12:劳绩,功绩。
13:公然;公开地。
hóu
1:(象形。从人,从厂(hàn),象张布,矢在其下。甲骨文字形,象射侯张布著矢之形。本义:箭靶)。
2:同本义。以兽皮或画上兽形的为之。
3:诸侯。
4:古时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5:侯服。古代王城外围,按距离远近划分的区域之一。
6:封侯。
7:美。
hòu
1:——“闽侯”(Mǐnhòu):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一个县,东邻福州市。
gān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2:同本义。
3:岸;水畔。
4:江南把山垅之间的地段叫干。故金陵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
5:捍卫。
6:触犯;冒犯;冲犯;冲。
7:又。
8:立,建立。
9:求,求取。
10:干预;干扰。
11:关涉;牵扯。
12:(形声。从乙(表示向上),倝(gàn)声。①本义:天。②引申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与“湿”相对)。
13:同引申义。
14:枯竭。
15:干亲。谓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结认的亲戚关系。
16:使干,竭尽。
17:怠慢;使对方难堪。
18:又。
19:加工制成的干食品。
20:徒然,白白地。
21:虚假地,表面地。
22:姓。
gàn
1:(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2:同本义。
3:木名。柘树。
4:主干。
5:引申为本质。
6:胁。
7:效果;用处。
8:地位低下的官吏。
9:做,从事于或忙于做某事,尤指从事某项职业。
10:主管。
11:护卫,遮挡。
12:干练。
13:乱。
14:姓。
chéng
1:(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2: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3: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城垣的都邑为中心。皆可称城。
4:城市。
5:国。
6:筑城。
7:守城。

公侯干城,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gōng hóu gàn chéng)。abcd式组合,公侯干城意思是:比喻国家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公侯指古代的爵位,干城指坚固的城墙和屏障,合起来形容国家的重要支撑力量。 强调对国家或集体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的作用,表达对支柱力量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