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三语四 yán sān yǔ sì

abac式
拼音yán sān yǔ sì
注音ㄧㄢˊㄙㄢㄩˋㄙˋ
繁体言三語四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言三语四的解释
形容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言行不一。
出处

1.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小生欲待要不去,悬心挂意,怎生撇得?欲待要去呵,又惹的人言三语四,使人惶恐,好两难也呵!”

2.

出自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言三语四,反复无常。'
寓意
提醒人们要言行一致,保持诚信的重要性。
列子

1.

他总是言三语四,让人难以信任。

2.

小明答应了要帮忙,却又言三语四,实在让人失望。

3.

她在工作中言三语四,导致团队合作出现了问题。

4.

朋友们都觉得他言三语四,不再愿意和他一起做事。

5.

老板对言三语四的员工非常不满,决定进行整顿。

6.

除了平儿,众丫头媳妇无不~,指桑说槐,暗相讥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言三语四的翻译
德语
in Wort und Tat inkonsistent
日语
言行不一致
法语
incohérent dans les paroles et les actes
英语
inconsistent in word and deed
言三语四的字意分解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sān
1:(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同本义。
3:表示多数或多次。
4:指三颗星。
5:姓。
1:(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同本义。
3:交谈,说话。
4:又。
5:鸟兽虫类鸣叫。
6:说的话。
7:词语。
8:语言。
1:告诉,使知道。
1:(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2:。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3:古代一车四马称“驷”。

言三语四,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án sān yǔ sì)。abac式组合,言三语四意思是:形容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言行不一。 提醒人们要言行一致,保持诚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