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而咶天 fú ér bào tiān

abac式
拼音fú ér bào tiān
注音ㄈㄨˊㄦˊㄊㄧㄢ
繁体伏而咶天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伏而咶天的解释
形容一种非常愤怒、不满的情绪,通常指的是对上天的不满或怨恨。
出处

1.

《荀子·仲尼》:“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2.

出自《庄子·达生》,原文为'伏而咶天,曰:吾始而今知吾之不若老聃之知也!',描述的是一种极端的情绪表达。
寓意
表达对命运或上天的不满和愤怒,提醒人们要学会接受现实,调整心态。
列子

1.

他因为项目失败,伏而咶天,埋怨命运不公。

2.

小明考试成绩不理想,伏而咶天,觉得上天对他不公。

3.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村民们伏而咶天,表达内心的不满。

4.

她因为恋爱受挫,伏而咶天,觉得上天对她太残忍。

5.

老张因为生意失败,伏而咶天,埋怨命运捉弄人。

伏而咶天的翻译
德语
den Himmel verfluchen
日语
天を呪う
法语
maudire le ciel
英语
curse the heavens
伏而咶天的字意分解
1:(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2:同本义。
3: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
4:潜藏;埋伏。
5:屈服,顺从。承认罪行或失败。
6:佩服,信服。
7:从事。
8:保持。
9:伏天;伏日。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相当于阳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
10:电势差和电压单位“伏特”的简称。
11:居处。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guō
1:咶耳(声音杂乱刺耳);咶噪(吵嚷;喧闹;打扰,麻烦);咶絮(絮叨;不断叫喊)。
tiān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2:同本义。
3: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4:《其人天且劓。——《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5:天空。
6: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7:天堂 。
8:一昼夜 。
9:比人类品质更高尚和能力更强大的存在。
10: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11:一年里的特定时候 。
12:气象状态。
13:丈夫 。
14:如:失其所天。
15:指先天不足。
16:古代指君王 。
17:如:天颜(皇帝之面);天表(天子的仪表);天恩;天邑(帝王之都);天位(天子之位)。
18:头等大事。
19:人的额部 。
20:如:天炙(朱水点额)。
21:天然的;天生的。
22:顶上的;架空的 。
23:姓。

伏而咶天,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fú ér bào tiān)。abac式组合,伏而咶天意思是:形容一种非常愤怒、不满的情绪,通常指的是对上天的不满或怨恨。 表达对命运或上天的不满和愤怒,提醒人们要学会接受现实,调整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