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一之利的解释
指的是将收获的十分之一作为税收或贡品的制度,常用于古代农业社会。
出处
1.
《汉书·杨恽传》:“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2.
《旧约·创世记》47:24:'到了收割的时候,你们要把五分之一纳给法老,四分归自己,作为田地里的种子,也作为你们的食物和家人的食物。'寓意
反映古代社会经济制度的一种方式,强调公平分配和社会责任。
列子
1.
古代农民每年都要按照什一之利的规定上缴粮食。2.
村里的人们对什一之利的制度已经习以为常。3.
在古代,什一之利是维持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4.
农民们在收获季节忙碌地准备什一之利的上缴。5.
为了应对自然灾害,政府有时会暂停什一之利的征收。6.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0回:“季子不治耕获,力工商,求~,乃思以口舌博富贵,并见成之业。”什一之利的翻译
德语
Zehnt
日语
十分の一税
法语
dîme
英语
tithe
什一之利的字意分解
shén
1:代词,表示疑问
2:代词,指不确定的事物
3:虚指,表示不肯定的事物
4:表示否定
5:表示惊讶或激动
6:一切事物
7:用在‘也’前,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无例外
8:用在‘都’前,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无例外
shí
1:(会意。从人十。十亦声。本义:“什”是集体的十)。
2:同本义。
3:十倍。
4:(五倍为蓰)。
5:十成,十分,十分之几(古人称“什几”)。
6:杂;多种的。
7:姓。
yī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7:统一。
8:专一。
9:都,一概。
10:一经。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lì
1:(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2:同本义。
3:又。
4:又泛指锐利。
5:快;敏捷。
6:吉利;顺利。
7:有利的。
8:重要的;要害的。
9:利益。
10:又。
11:赢利;利息。
12:财利。
13:指个人的安危。
14:胜利。
15:物资出产。
16:
17:姓。

什一之利,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í yī zhī lì)。abcd式组合,什一之利意思是:指的是将收获的十分之一作为税收或贡品的制度,常用于古代农业社会。 反映古代社会经济制度的一种方式,强调公平分配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