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墙之制的解释
指古代帐篷或屏风的制作方法和规格。
出处
1.
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文》:“今人主沈谄谀之辞,牵帷墙之制。”2.
《周礼·考工记·匠人》:'凡立国营都,堂寝皆有帷墙之制。'寓意
强调古代工艺的精细和规范,体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列子
1.
古人在搭建帐篷时,非常重视帷墙之制,确保其既美观又实用。2.
工匠们在制作屏风时,严格遵循帷墙之制,力求完美。3.
为了复原古代宫殿,研究人员仔细研究了帷墙之制的具体要求。4.
在历史剧中,布景设计师根据帷墙之制,精心设计了古代的帐篷。5.
考古学家在发掘遗址时,发现了一些符合帷墙之制的古代文物。帷墙之制的翻译
德语
das System von Zelt und Wandschirm
日语
天幕と衝立の制度
法语
le système de tente et de paravent
英语
the system of tent and screen
帷墙之制的字意分解
wéi
1:(形声。从巾,隹(zhuī)声。从巾,与丝织品有关。“帷”是帷幕。本义:围在四周的布幕) 同本义。
2:用幕布遮挡。
qiáng
1:(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2:同本义。
3:门屏。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zhì
1: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2:同本义。
3:制定,用文字规定。
4:控制;制服。
5:又。
6:又。
7:抑制,限制,忍住。
8:裁决,决断。
9:抵押。
10:规章,制度。
11:又。
12:式样。
13:规模。
14:守父母之丧为制。
15:帝王的命令。也指法令。
16:(会意。从衣从制。本义:裁制衣服)。
17:同本义。
18:制造,制作器物。
19:作品,文章。
20:式样。

帷墙之制,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wéi qiáng zhī zhì)。abac式组合,帷墙之制意思是:指古代帐篷或屏风的制作方法和规格。 强调古代工艺的精细和规范,体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