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耳俗目的解释
形容人的听觉和视觉都很平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出处
1.
清·朱仕琇《与林穆庵书》:“此数人知之,遂足为名一世,而无问千百庸耳俗目之扰扰耶!”2.
出自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词曲部·音律》:'庸耳俗目,难与共赏。'寓意
提醒人们不要被平庸的视听所误导,要追求更高的审美和见识。
列子
1.
他虽然长相平凡,但绝不是庸耳俗目之辈。2.
她的作品虽不华丽,却总能打动庸耳俗目的人们。3.
在众多评论中,他的见解显得庸耳俗目。4.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大制作的特效,但不适合庸耳俗目的人观看。5.
她的演讲并没有吸引到庸耳俗目的听众。庸耳俗目的翻译
德语
gewöhnliche Ohren und vulgäre Augen
日语
凡耳俗目
法语
oreilles communes et yeux vulgaires
英语
common ears and vulgar eyes
庸耳俗目的字意分解
yōng
1:(会意。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
2:同本义。
3:靖潜庸回。——《左传·文公十八年》。
4:常与否定副词“无”、“勿”、“弗”连用。
5:任用。
6:受雇用,出卖劳动力。
7:酬其功劳。
8:平常。
9:平庸。
10:昏庸,庸下。
11:功勋。
12:受雇用的人。
13:劳苦。
14:受雇者的工钱。
15:古国名,在今湖北省。
16:或许,大概。
17:表示反问,可译为“难道”、“岂”、“哪里”。
18:姓。
ěr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同本义。
3: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退后,居次。
6: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7: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8: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sú
1:(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2: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3: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4:一般人;百姓。
5:平凡;普通;一般。
6: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7:世俗。
8:通俗,流行。
9:从其习俗。
10:厌烦,腻味。
mù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7:观看,注视。
8:递眼色,使眼。
9:看待。

庸耳俗目,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yōng ěr sú mù)。abac式组合,庸耳俗目意思是:形容人的听觉和视觉都很平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提醒人们不要被平庸的视听所误导,要追求更高的审美和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