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绳而治的解释
结绳而治是指古代没有文字时,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和治理的一种方式,象征着原始的管理和记录手段。
出处
1.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2.
《周易·系辞上》:'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寓意
体现了人类早期文明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了从原始到文明的演变过程。
列子
1.
考古学家在发掘遗址时,发现了古代结绳而治的遗迹。2.
在历史课上,老师讲解了结绳而治的文化背景。3.
小明在研究古代文明时,对结绳而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4.
博物馆的展览中展示了结绳而治的实物。5.
在原始部落中,结绳而治仍然是一种常见的记录方式。6.
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结绳而治的翻译
德语
mit Knotenschnüren regieren
日语
縄を結んで治める
法语
gouverner par des cordes nouées
英语
rule by knotted cords
结绳而治的字意分解
shéng
1:(形声。从糸(mì),蝇省声。本义:绳子)。
2:同本义。
3:墨线。
4:准则;法度。
5:水名。
6:金沙江的古称。
7:山东省的南阳水、北阳水。
8:继承,通“承”。
9:衡量。
10:纠正。
11:约束;制裁。
12:称赞。
13:直的;正的。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zhì
1:(形声。从水,台声。①(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2:同引申义。
3:治理;管理;统治。
4:办理;处理。
5:经营。
6:治;治疗。
7:惩处;惩办。
8:修筑。
9:整顿,训练。
10:研究。
11:政治。
12: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
13:又。
14:姓。

结绳而治,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jié shéng ér zhì)。abac式组合,结绳而治意思是:结绳而治是指古代没有文字时,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和治理的一种方式,象征着原始的管理和记录手段。 体现了人类早期文明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了从原始到文明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