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发 yī yán bù fā

abcd式
拼音yī yán bù fā
注音ㄧㄧㄢˊㄅㄨˋㄈㄚˋ
繁体一言不發髮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一言不发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保持沉默,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

1.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默然不应,一言不发。'
寓意
强调在特定情境下保持沉默的重要性,有时沉默是一种力量。
列子

1.

在老师批评时,小明一言不发地低头听着。

2.

听到这个坏消息,她一言不发地离开了房间。

3.

比赛失利后,队长一言不发地走进了更衣室。

4.

当被问及隐私问题时,他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

5.

在朋友的婚礼上,新娘一言不发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6.

只见她~,回手拔出那把刀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

一言不发的翻译
德语
schweigen
日语
一言も発しない
法语
garder le silence
英语
remain silent
一言不发的字意分解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7:统一。
8:专一。
9:都,一概。
10:一经。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形声。本义: 放箭)。
2:同本义。
3:出发;上路。
4:打开;开启。
5:征发;征调。
6:发生;发出。
7:发布;宣告。
8:抒发;发泄。
9:派遣。
10:挖掘。
11:花开放。
12:送出;交付。与“收”相对;发出。
13:显现;显露。
14:揭露;暴露。
15:点燃;燃烧起来 褺。
16:除去;错乱。
17:效法,遵守。
1:头发,人头上的毛 ?。
2:草木。
3: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旗帜的通称。
fèi
1:崩坏;停止。

一言不发,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yī yán bù fā)。abcd式组合,一言不发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保持沉默,一句话也不说。 强调在特定情境下保持沉默的重要性,有时沉默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