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的放矢的解释
比喻做事没有目标,没有根据,盲目进行。
出处
1.
清·梁启超《中日交涉汇评》:“吾深望西国当局者声明一言以解众惑,如是,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直拉杂摧烧之可耳。”2.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使民和睦;不以礼义,不能使民知耻;不以廉耻,不能使民廉洁;不以孝悌,不能使民亲爱;不以忠信,不能使民忠信;不以仁爱,不能使民仁爱;不以公平,不能使民公平;不以无的放矢,不能使民无的放矢。”寓意
强调做事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避免盲目行动。
列子
1.
他在学习上没有计划,只是无的放矢,结果成绩一直没有提高。2.
她在做项目时没有明确目标,无的放矢,导致项目进度缓慢。3.
小张在找工作时没有明确方向,无的放矢,浪费了很多时间。4.
他们在市场调研时没有明确目标,无的放矢,导致数据无效。5.
他在投资时没有做好分析,无的放矢,结果亏了不少钱。6.
不是有的放矢,而是~。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无的放矢的翻译
德语
ohne Ziel schießen
日语
的を射ず
法语
tirer sans cible
英语
shooting without a target
无的放矢的字意分解
mó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wú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de
1: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2:,后面带补语。
3:(de)。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
dí
1:确实;实在。
dì
1:(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2:鲜明的样子。
fàng
1:(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2:同本义。
3:又。
4:舍弃;废置。
5:解除约束;释放。
6:免去;免除。
7:放纵,恣纵。
8:发放。
9:搁置;放下。
10:委任;外放(旧指京官调任外地)。
11:从。
12:并船。
13:又如: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14:发射;放射;发出。
15:又如:有的放矢;放电;放光。
16:点燃 如:放爆竹;放焰火。
17: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学习或工作 如:放寒假;放学。
18:阻碍。
19:
20:模拟。
21:又如:放物(模拟事物);放效(模拟仿效)。
22:相似。
23:正当。
shǐ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镝括羽之形。本义:箭)。
2:同本义。以竹为箭,以木为矢。
3:古代投壶用的筹码。
4:几何学名词。弧弦之半径。
5:人或动物排出的粪便。
6:发誓。
7:施行。
8:陈述。
9:陈列。
10:直;正直,端正。

无的放矢,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wú de fàng shǐ)。abcd式组合,无的放矢意思是:比喻做事没有目标,没有根据,盲目进行。 强调做事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避免盲目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