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无为的解释
清净无为形容一种不主动作为、不刻意追求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一种自然、平和的生活态度。
出处
1.
《俱舍论》十六:“暂永远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故名为清净。”宋·范仲淹《答赵元昊书》:“真宗皇帝奉天体道,清净无为。”2.
源自道家思想,常见于道教经典,如《道德经》中提倡的“无为而治”。寓意
倡导一种顺应自然、不刻意追求的处世态度,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列子
1.
他退休后,过上了清净无为的生活,每天在花园里悠闲地打理花草。2.
小镇的生活节奏缓慢,居民们都保持着清净无为的态度。3.
她选择了清净无为的生活方式,不再追求名利,只享受当下的宁静。4.
在山中隐居的老人,享受着清净无为的日子,远离尘世的喧嚣。5.
清净无为的日子让他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放松和宁静。6.
出家人~,红尘不染。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清净无为的翻译
德语
ruhige Untätigkeit
日语
清静無為
法语
tranquillité sans action
英语
tranquil non-action
清净无为的字意分解
qīng
1:(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2:同本义。与“浊”相对。
3:清洁;洁净;纯洁。
4:清明。
5:清凉。
6:清冷,凄清。
7:清平;太平。
8:寂静。
9:清雅高尚。
10:清白。
11:清静;恬静。
12:清正。
13:清廉。
14:又如:清鲠(清廉鲠直):清俭(清廉俭朴);清头(清廉);清己(以清廉之德要求自己);清公(清廉公正)。
15:清香、清馨、清醇。
16:无余。
17:纯粹。
18:朝代名 。公元1616—1911年,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初名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19:滤去酒糟的甜酒。
20:粪槽,厕所。
21:清除。
22:付款结 。 如: 帐清了吗。
23:姓。
jìng
1:(形声。从水,争声。本义:春秋时鲁国北城门“争门”的护城河)。
2:同本义。
3:清洁,洁净。亦用于形容抽象事物。亦指明净。
4:空无所有,无余。
5:冷。
mó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wú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wéi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7:学习,研究。
8:种植;营作。
9:使。
10:以为;认为。
11: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2: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13:和 ——表示并列关系。
14: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15: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16: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17: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18:宾语前置的标志。
19: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20:姓。
wèi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7: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清净无为,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īng jìng wú wèi)。abcd式组合,清净无为意思是:清净无为形容一种不主动作为、不刻意追求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一种自然、平和的生活态度。 倡导一种顺应自然、不刻意追求的处世态度,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