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格之言的解释
指的是训诫、规劝的话语,通常用于教育或告诫他人。
出处
1.
《孔子家语·五仪》:“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2.
出自《诗经·大雅·板》中的'训格之言,必有条理',原意是指训诫的话语要有条理。寓意
强调通过训诫和规劝来教育他人,促进个人成长和改进。
列子
1.
老师对学生的训格之言,让他们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2.
父母的训格之言,常常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护。3.
在团队会议上,领导的训格之言帮助大家明确了目标。4.
朋友之间的训格之言,往往是为了对方好。5.
在比赛前,教练的训格之言激励了队员们的斗志。6.
明·赵南星《明敕赠吏科都给事中继川魏公碑》:“夫~, 可剿袭也;中绳之行,可假托也。”训格之言的翻译
德语
Mahnworte
日语
訓戒の言葉
法语
paroles d'avertissement
英语
words of admonition
训格之言的字意分解
xùn
1:(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2:同本义。
3:解说,注释。用通俗的话解释词语的意义。
4:训练;讲习。
5:顺从;归顺。
6:取名。
7:解说的词语 。如《尔雅·释训》。
gé
1:(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
2:同本义。
3:引申为格子。
4:栅栏。
5:法式;标准;规格。
6:箭靶子。
7:表明某词在一定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意义关系的屈折变化形式(如主格、 宾格、 所有格)。
8:茖葱。山葱。
9:村落。
10:阻止;搁置。
11:纠正,匡正。
12:推究。
13:击打;格斗。
14:击杀;搏杀。
15:抗拒;抗御。
16:古书借“格”为“佫”。来到,到达。
17:大。
gē
1: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训格之言,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ùn gé zhī yán)。abcd式组合,训格之言意思是:指的是训诫、规劝的话语,通常用于教育或告诫他人。 强调通过训诫和规劝来教育他人,促进个人成长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