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而足 bù yī ér zú

abcd式
拼音bù yī ér zú
注音ㄅㄨˋㄧㄦˊㄗㄨˊ
繁体不一而足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不一而足的解释
形容数量很多,无法一一列举或计算。
出处

1.

《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2.

《汉书·艺文志》:'不一而足,盖其大略也。'
寓意
强调数量之多,提醒人们面对丰富的选择或信息时需要有选择和取舍的能力。
列子

1.

公园里的花朵种类不一而足,令人眼花缭乱。

2.

书店里的书籍种类不一而足,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

3.

博物馆的展品不一而足,每一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

4.

市场上的水果种类不一而足,琳琅满目。

5.

节日庆典上的表演节目不一而足,让人目不暇接。

6.

两边摆地摊,售卖农家器具及乡下日用物件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不一而足的翻译
德语
zu zahlreich, um aufgelistet zu werden
日语
数えきれないほど多い
法语
trop nombreux pour être mentionnés
英语
too numerous to mention
不一而足的字意分解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7:统一。
8:专一。
9:都,一概。
10:一经。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3:支撑器物的脚。
4:充实;完备;足够。
5:富裕的。
6:使满足。
7:重视。
8:止。
9:完成。
10:值得。

不一而足,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yī ér zú)。abcd式组合,不一而足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无法一一列举或计算。 强调数量之多,提醒人们面对丰富的选择或信息时需要有选择和取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