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文害意的解释
指按照字面解释文句而有害于文句的本意,形容过分拘泥于字面而失去原意。
出处
1.
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推考其故,盖提举盐事司执文害意,谓非贫乏不在此数。”2.
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朱熹注曰:'巧言害意,鲜仁也。'后演变为'执文害意'。寓意
提醒人们在理解和解释文句时,不能只拘泥于字面,而应深入理解其内涵。
列子
1.
他在阅读古文时执文害意,完全忽略了作者的真正意图。2.
讨论诗歌时,他执文害意,导致大家对诗歌的理解产生了偏差。3.
她在解释法律条文时执文害意,引起了不必要的误会。4.
他在翻译过程中执文害意,使得译文失去了原作的韵味。5.
他在分析经典名著时执文害意,忽略了作品的深层含义。6.
此皆~,信经废传之过也。 ★宋·陈善《扪虱新话》卷二执文害意的翻译
德语
am Buchstaben festhalten und den Sinn schädigen
日语
文面に拘って意を害する
法语
s'en tenir à la lettre et nuire au sens
英语
stick to the letter and harm the meaning
执文害意的字意分解
zhí
1:(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2:同本义。
3:拿;持。
4:又。
5:操持;执行。
6:主持;掌管。
7:掌握;控制。
8:固执;坚持。
9:取得。
10:判断。
11:堵塞。
12:结下,结成。
13:对待。
14:至交,好友。
15:相当于“用”、“凭”。
16:姓。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hài
1:(会意。从宀(mián),从口,丰(gài)声。从“宀”、从“口”,意思是言从家起,而“言”又往往是危害的根源。本义:伤害,损害)。
2:同本义。
3:妨碍,妨害。
4:谋杀,谋害。
5:妒忌。
6:招致某种后果。
7:加祸。
8:灾害。祸害。
9:险要的处所。
hé
1:何不。
yì
1:(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同本义。
3: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4:胸怀;内心。
5:情意;感情。
6:意气; 气势。
7:意图。
8:神情、态度。
9:意料;猜测。
10:怀疑。

执文害意,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í wén hài yì)。abcd式组合,执文害意意思是:指按照字面解释文句而有害于文句的本意,形容过分拘泥于字面而失去原意。 提醒人们在理解和解释文句时,不能只拘泥于字面,而应深入理解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