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裾马牛的解释
比喻不分轻重,不讲次序,胡乱搭配。
出处
1.
语出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2.
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四十回:“他是个襟裾马牛的人,怎肯依他?”寓意
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有条理,懂得分轻重缓急。
列子
1.
他把重要和次要的事情混在一起处理,真是襟裾马牛。2.
这次活动的安排真是襟裾马牛,完全没有考虑到时间的紧迫性。3.
她的房间里东西摆放得襟裾马牛,找什么东西都费劲。4.
会议上的讨论毫无章法,简直是襟裾马牛。5.
他做事总是襟裾马牛,搞得大家都很头疼。6.
厌~,笑衣冠沐猴。 ★元·汪元亨《朝天子·归隐》曲襟裾马牛的翻译
德语
Durcheinander
日语
ごちゃまぜ
法语
mélange confus
英语
hodgepodge
襟裾马牛的字意分解
jīn
1:(形声。从衣,禁声。本义:古代指衣的交领)。
2:同本义。后指衣的前幅。
3:裹杂;混合。
jū
1:衣服的前后襟。
2:傲慢。
mǎ
1:(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3:“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4:驾着马。
5:姓。
niú
1:(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3:星名。牛宿的省称。
4: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5:姓。

襟裾马牛,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jīn jū mǎ niú)。abcd式组合,襟裾马牛意思是:比喻不分轻重,不讲次序,胡乱搭配。 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有条理,懂得分轻重缓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