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解释
形容战争的惨烈,死亡人数众多,血流成河的场景。
出处
1.
《战国策·魏策四》:“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描述楚汉战争的惨烈景象。寓意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提醒人们战争的残酷。
列子
1.
小说中描写古代战争的场面,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令人触目惊心。2.
历史书上记载了那场战役的惨烈,伏尸百万,流血千里。3.
电影中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战场上伏尸百万,流血千里。4.
诗歌中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来表达对战争的痛恨。5.
游戏中的战斗场景模拟了古代战争,伏尸百万,流血千里。6.
章炳麟《驳革命驳议》:“彼所以侈陈维新,讳言革命者,非谓革命之举,必~,大蹂大搏,以与凶顽争命。”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翻译
德语
Millionen von Leichen und Blut, das über Tausende von Kilometern fließt
日语
百万の死体と千里にわたる流血
法语
des millions de corps et du sang coulant sur des milliers de kilomètres
英语
millions of corpses and blood flowing for thousands of miles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字意分解
fú
1:(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2:同本义。
3: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
4:潜藏;埋伏。
5:屈服,顺从。承认罪行或失败。
6:佩服,信服。
7:从事。
8:保持。
9:伏天;伏日。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相当于阳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
10:电势差和电压单位“伏特”的简称。
11:居处。
shī
1:(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2:同本义。
3:神主牌,以木为之。
4:陈尸示众,陈列。
5:立神像或神主。
6:担任;承担。
7:执掌,主持。
8:在其位而无所作为。
9:列阵。
10:尸体。
11:姓。
bǎi
1:(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2:十个十。一百,100。
3: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4: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5:所有;一切;凡。
6:增为百倍。
7:姓。
wàn
1:(形声。“萬”,甲骨文呈蝎子形。本义:蝎)。
2:虫名。蝎。
3:古州名。
4:南朝梁大同二年置。治所在石城(今四川省达县)。
5:唐贞观八年改浦州置。治所在南浦(今四川省万县市)。
6:明洪武元年置。治所在万安(今广东省万宁县)。
7:县名 。在四川省东部长江北岸。三国吴置羊渠县,蜀汉改南浦县,元入万州,明改万县。
8:倍。
9:极言其多。
10:极言各不相同。
11:姓。
mǒ
1: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fú shī bǎi wàn, liú xuè qiān lǐ)。abcd式组合,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意思是:形容战争的惨烈,死亡人数众多,血流成河的场景。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提醒人们战争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