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夫俗子 yōng fū sú zǐ

abac式
拼音yōng fū sú zǐ
注音ㄩㄥㄈㄨˊㄙㄨˊㄗˋ
繁体庸夫俗子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庸夫俗子的解释
指平庸无能、没有特殊才能的人,常用来形容普通人或俗人。
出处

1.

宋·魏了翁《水调歌头》词:“高氏八千石,驺哄溢街坊。庸夫俗子,夸道锦绣里家乡。”

2.

出自《论语·子罕》中的“子曰:‘庸德之行,庸言之谨,庶民之行,庸人俗子之行也。’”
寓意
提醒人们不要满足于平庸,要追求更高的境界和目标。
列子

1.

他虽然只是个庸夫俗子,但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2.

在艺术家的眼中,庸夫俗子无法理解他们的作品。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庸夫俗子,也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4.

她不愿意与那些庸夫俗子为伍,总是追求更高的目标。

5.

在那个小镇上,他被视为庸夫俗子,但他的善良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6.

若然贪图安乐,靠人营生,乃是~所为,岂是你我终身事业?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七回

庸夫俗子的翻译
德语
gewöhnliche Leute
日语
凡夫俗子
法语
gens ordinaires
英语
common people
庸夫俗子的字意分解
yōng
1:(会意。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
2:同本义。
3:靖潜庸回。——《左传·文公十八年》。
4:常与否定副词“无”、“勿”、“弗”连用。
5:任用。
6:受雇用,出卖劳动力。
7:酬其功劳。
8:平常。
9:平庸。
10:昏庸,庸下。
11:功勋。
12:受雇用的人。
13:劳苦。
14:受雇者的工钱。
15:古国名,在今湖北省。
16:或许,大概。
17:表示反问,可译为“难道”、“岂”、“哪里”。
18: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同本义。
3:女子的正式配偶。
4: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5:剑衣。
6:足背。
7:再,又一次。
1: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2: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3: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4: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5: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6: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1:(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2: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3: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4:一般人;百姓。
5:平凡;普通;一般。
6: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7:世俗。
8:通俗,流行。
9:从其习俗。
10:厌烦,腻味。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同本义。
3: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4: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子孙。
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7: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8:人的通称。
9: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10: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11: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12:地支的第一位。
13: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14: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15:用以纪日。
16: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17:子夜。
18:专指女儿。
19: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20:小。
21:幼小。
22: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23:收养为子。
24:结果实。
25: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26: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27:相当于“虽然”。
28: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29:姓。
1:构词后缀。
2: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3:个别量词后缀。

庸夫俗子,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ōng fū sú zǐ)。abac式组合,庸夫俗子意思是:指平庸无能、没有特殊才能的人,常用来形容普通人或俗人。 提醒人们不要满足于平庸,要追求更高的境界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