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之武的解释
指用武力来制止战争,强调通过军事手段维护和平。
出处
1.
《左传·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后汉书·光武帝纪》:“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2.
出自《礼记·檀弓下》,原文为“止戈为武”,后演变为“止戈之武”。寓意
强调通过武力手段来维护和平的重要性,倡导和平解决冲突。
列子
1.
他希望通过止戈之武的方式,解决两派之间的冲突。2.
小说中,英雄用止戈之武的方法保护了村庄的安宁。3.
电影里的将军主张止戈之武,避免无谓的牺牲。4.
在游戏中,玩家选择止戈之武的策略,最终赢得了胜利。5.
历史上,许多统治者都曾尝试通过止戈之武来实现长治久安。6.
故有除暴禁淫之师,安人~,则神农黄帝尧舜禹汤之所不免也。(唐·代宗《命郭子仪等备边敕》)止戈之武的翻译
德语
Krieg mit militärischer Macht stoppen
日语
武力で戦争を止める
法语
arrêter la guerre par la force militaire
英语
stop war with martial force
止戈之武的字意分解
zhǐ
1:(“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2:停住,中断进程。
3:又。
4:阻止,不让进行。
5:又。
6:居住。
7:停留,逗留。
8:仅;只。
9:又。
10:又。
11: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gē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3:泛指兵器。
4:战争;战乱。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wǔ
1:(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2:指干戈军旅之事。
3:士,兵,卒。
4: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5:舞蹈
6:足迹。
7: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金属打击乐器。
9:继承。
10: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11:姓。

止戈之武,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ǐ gē zhī wǔ)。abac式组合,止戈之武意思是:指用武力来制止战争,强调通过军事手段维护和平。 强调通过武力手段来维护和平的重要性,倡导和平解决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