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夫俗子的解释
指的是普通百姓或没有文化教养的人,常用来形容粗俗的人。
出处
1.
清·李渔《风筝误·鹞误》:“我虽然不识字,不晓得诗的好歹,只是写得这几行子出的,也不是个村夫俗子了。”2.
出自《论语·子路》:'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颜渊曰:'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曰:'由也,欲无言。'子曰:'汝能无言乎?'子路曰:'由也,言则村夫俗子。''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意言行举止,避免粗俗无礼。
列子
1.
他说话总是粗鲁无礼,像个村夫俗子。2.
虽然他出身贫寒,但不愿意被人看作村夫俗子。3.
在高雅的聚会上,他表现得像个村夫俗子,让大家感到尴尬。4.
尽管他努力学习,但有时还是会不小心说出村夫俗子的话。5.
她不喜欢和那些行为粗俗的村夫俗子在一起。6.
你不要跟这个~一般见识。村夫俗子的翻译
德语
gemeiner Landmann
日语
俗人
法语
paysan vulgaire
英语
common rustic
村夫俗子的字意分解
cūn
1:(形声。从邑,屯声。本义:村庄)。
2:同本义。
3:乡村,乡下,农村。
4:冒犯,用不好听的话伤人。
fū
1:(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同本义。
3:女子的正式配偶。
4: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5:剑衣。
6:足背。
7:再,又一次。
fú
1: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2: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3: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4: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5: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6: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sú
1:(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2: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3: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4:一般人;百姓。
5:平凡;普通;一般。
6: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7:世俗。
8:通俗,流行。
9:从其习俗。
10:厌烦,腻味。
zǐ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同本义。
3: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4: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子孙。
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7: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8:人的通称。
9: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10: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11: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12:地支的第一位。
13: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14: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15:用以纪日。
16: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17:子夜。
18:专指女儿。
19: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20:小。
21:幼小。
22: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23:收养为子。
24:结果实。
25: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26: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27:相当于“虽然”。
28: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29:姓。
zì
1:构词后缀。
2: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3:个别量词后缀。

村夫俗子,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ūn fū sú zǐ)。abac式组合,村夫俗子意思是:指的是普通百姓或没有文化教养的人,常用来形容粗俗的人。 提醒人们要注意言行举止,避免粗俗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