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作声势 xū zuò shēng shì

abac式
拼音xū zuò shēng shì
注音ㄒㄩㄗㄨㄛˋㄕㄥㄕˋ
繁体虚作聲勢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虚作声势的解释
指假装声势浩大,以迷惑或吓唬对方。
出处

1.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今闻讨伐元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

2.

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却说曹操见关公箭疮已愈,且诈称腹痛,虚作声势。'
寓意
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声势所迷惑,要看清本质。
列子

1.

为了吓退竞争对手,他虚作声势,声称自己已经签下了大订单。

2.

在谈判中,他虚作声势,希望对方能让步。

3.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虚作声势,说自己一切都很好。

4.

在比赛前,他虚作声势,让对手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充分。

5.

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他虚作声势,试图蒙混过关。

6.

火把中看见众军士面带怯色,想想外边都是乌合之众~,城外突袭一战即收。 ★二月河《乾隆皇帝》二十四

虚作声势的翻译
德语
Scheinmacht zeigen
日语
偽りの勢力を示す
法语
faire semblant de force
英语
make a show of strength
虚作声势的字意分解
1:(“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2:同本义。
3:住所;处所。
4:故城;废址;废墟;荒地。
5:乡村市集。
6:孔洞;空隙。引申为薄弱环节。
7:空际,天空。引申为凌空。
8:指抽象的理论。
9:空虚,与“实”相对。
10:稀少。
11:虚弱。
12:谦虚。
13:虚假,不真实。
14:道教语。指无欲无为的思想境界。
15:使空出。
16:居住。
17:使成为废墟。
18:耗费。
19:徒然,白白地。
20:姓。
zuō
1:作坊,手工业工场。
zuò
1:(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2:同本义。
3:起来;开始工作。
4:产生,兴起。
5: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6:写作,创作。
7:《与元九书》。
8:振作。
9:充当。
10:当作。
11:建筑。
12:发出音响,演奏。
13:又如:作倡(演奏音乐或表演歌舞);作健(成为强者。谓奋发称雄)。
14:生出,长出来。
15:又如:作花(长出花蕾;开花);作谷(田里生长着的谷物);作肉(方言。长肉)。
16:培育,造就。
17:又如:作育(造就培养);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作养(培养,培育);作诲(教诲,训导)。
18:担任。
19:又如:作县(当县官);作吏(担任官职);作宾(担任太子宾客职务);作游(谓游幕。指到各地做幕僚);作邑(当县令)。
20:发生,发作。
21:发出,放射。
22:发动。
23:像;似(唐宋时期出现的)。
24:咒诅。
25:作品;文章。
26:事情,事业。
27:措施;办法。
shēng
1:(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同本义。
3:音乐;诗歌。
4:声望,声名(名声)。
5:口信;消息;传说。
6:声威;声势。
7:言语,口音。
8:声称,宣扬。
9:听。
10: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shì
1:(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2:同本义。
3:力量;威力。
4:形势;情势。
5:姿态。
6:形状;样式;架式。
7:自然界或物体的形貌。
8:人及动物的睾丸。
9:物理学名词 。亦称“位”。根据它可以算出在某范围内任一点的强度或速度的不同函数中的任一函数。
10:势头;趋势;时机。
11:姓。

虚作声势,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ū zuò shēng shì)。abac式组合,虚作声势意思是:指假装声势浩大,以迷惑或吓唬对方。 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声势所迷惑,要看清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