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若惊 shī zhī ruò jīng

abac式
拼音shī zhī ruò jīng
注音ㄕㄓㄖㄜˇㄐㄧㄥ
繁体失之若驚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失之若惊的解释
形容因失去某物而感到非常惊讶和惋惜。
出处

1.

《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2.

出自《汉书·霍光传》:'失之若惊',原指因失去重要物品而感到震惊。
寓意
提醒人们要珍惜重要的事物,避免因疏忽而失去。
列子

1.

他发现自己丢失了珍贵的项链,失之若惊地四处寻找。

2.

小明不小心弄丢了妈妈给他的生日礼物,失之若惊地哭了起来。

3.

她发现自己遗失了多年珍藏的照片,失之若惊地翻箱倒柜。

4.

当他意识到自己错过了重要会议时,失之若惊地懊悔不已。

5.

她发现自己丢失了重要的文件,失之若惊地急忙联系同事。

失之若惊的翻译
德语
schockiert und bestürzt über den Verlust
日语
失って驚く
法语
choqué et consterné par la perte
英语
shocked and dismayed at the loss
失之若惊的字意分解
shī
1:(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2:同本义。
3:错过。
4:不自禁,忍不住。
5:违背。
6:遗漏。
7:迷失。
8:消失;消灭。
9:淫泆,放荡,放纵。
10:过错,错误。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1:(bōrě):智慧(佛经用语)。
ruò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同本义。
3:如同;像。
4:择菜。
5:引申为选择。
6:同,相当。
7:及;到。
8: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9:诺,应允,后作“诺”。
10:对付,处置。
11:如此,这样。
12:你。
13:其;他的 ——用于他称。
14:这么;那么。用同“偌”。
15:假如;如果。
16:至于 。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17:或;或者。
18:与,和。
19:而。
20:禾秆皮。
21:香草名。
22:秦、汉时县名 。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23:古水名 。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24: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25:用于句首。
jīng
1:(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2:同本义。
3:惊动;震惊。
4:动。
5:惊慌,恐惧。
6:纷乱。

失之若惊,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ī zhī ruò jīng)。abac式组合,失之若惊意思是:形容因失去某物而感到非常惊讶和惋惜。 提醒人们要珍惜重要的事物,避免因疏忽而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