溘然而去 kè rán ér qù

abcd式
拼音kè rán ér qù
注音ㄎㄜˋㄖㄢˊㄦˊㄑㄩˋ
繁体溘然而去
感情中性
近义词
  • 辞世
  • 过世
  • 长眠
反义词
  • 重生
  • 复活
  • 新生
溘然而去的解释
形容人平静地去世,含有安详、自然的意思。
出处

1.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92首:“则一旦溘然而去,将一生心血,付之茫茫,岂不大可惜也。”

2.

出自《庄子·大宗师》:'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是以不以生为悦,不以死为患。'后人以'溘然'指代去世。
寓意
提醒人们要接受生命的自然规律,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老病死。
列子

1.

他的爷爷在睡梦中溘然而去,享年九十岁。

2.

在那个宁静的夜晚,奶奶溘然而去,留下了一家人的思念。

3.

听到老朋友溘然而去的消息,他不禁泪流满面。

4.

她在病床上平静地溘然而去,结束了她的一生。

5.

当得知父亲溘然而去的消息时,全家人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溘然而去的翻译
德语
versterben
日语
亡くなる
法语
décéder
英语
pass away
溘然而去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水,盍(hé)声。①本义:水流。②忽然) 突然地、忽然地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
rán
1:(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3:俗字作“燃”。
4:明白。
5:耀;照耀。
6:以为…对;同意。
7:形成。
8:宜;合适。
9:但是,然而。
10:于是。
11:是,对 假借为嘫。
12:如此,这样,那样。
13: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14: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15: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16:姓。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1:(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2:同本义。
3:除去;去掉。
4:相距,远离。
5: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6:失掉; 失去。
7:赶走;打发走。
8:抛弃,舍弃。
9:去世,死亡。
10: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11:逃离,逃亡。
12:驱逐。
13:胆小,畏缩。
14:在。表示时间或处所。
15:去声。汉语四声之一。

溘然而去,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kè rán ér qù)。abcd式组合,溘然而去意思是:形容人平静地去世,含有安详、自然的意思。 提醒人们要接受生命的自然规律,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老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