绨袍之义的解释
绨袍之义指的是一种重视精神价值超过物质价值的观念,强调内在的品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出处
1.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载;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2.
出自《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记载梁鸿不重视物质享受,宁愿穿粗布衣服,体现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寓意
强调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享受,倡导内在的道德修养和高尚品质。
列子
1.
他虽然生活简朴,但始终坚持绨袍之义,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2.
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她也时刻不忘绨袍之义,保持谦虚和诚信。3.
面对金钱的诱惑,他选择了绨袍之义,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教育工作。4.
绨袍之义让他的生活充满了意义和快乐,即使物质条件并不优越。5.
她用绨袍之义教育孩子们,要懂得珍惜和感恩,而不是一味追求物质享受。6.
彼行虽贱,而祖德朱斩;且与君为故人,亦宜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霞》绨袍之义的翻译
德语
die Bedeutung des groben Gewandes
日语
粗衣の意義
法语
la signification de la robe grossière
英语
the meaning of coarse robe
绨袍之义的字意分解
tí
1:(形声。从糸(mì),弟声。本义:古代一种粗厚光滑的丝织品) 同本义。
tì
1:丝织物类名 。一般用化学纤维卡丝作经,棉纱作纬。采用平纹组织。质地较绸厚实,表面较绸粗糙。多经染色,作服装或被面用。
páo
1:有夹层、中着棉絮的长衣。
2:外衣。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yí
1:(“仪”的古字)。
2:仪容;状貌。
yì
1:(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同本义。
3:情谊。
4:意义;意思。
5:名义上的。
6:善;美。
7:姓。

绨袍之义,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tí páo zhī yì)。abcd式组合,绨袍之义意思是:绨袍之义指的是一种重视精神价值超过物质价值的观念,强调内在的品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强调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享受,倡导内在的道德修养和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