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化败俗的解释
形容言行不检点,败坏社会风气。
出处
1.
《汉书·货殖传》:“又况掘冢搏掩,犯奸成富,曲叔、稽发、雍乐成之徒,犹夏齿列,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2.
出自《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乐。' 后人引申为言行不检点,败坏社会风气。寓意
警示人们要注意言行举止,维护社会良好风气。
列子
1.
他行为不检点,常常在公共场合做出伤化败俗的举动。2.
电影中的一些镜头被批评为伤化败俗,影响了观众的观感。3.
小说中的某些情节被指责为伤化败俗,不适合青少年阅读。4.
某些网络视频内容被指责为伤化败俗,引发了广泛的讨论。5.
在传统文化中,某些行为被认为是伤化败俗,会受到社会谴责。6.
若有深奸巨猾,~,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 ★《周书·苏绰传》伤化败俗的翻译
德语
die Sitten verderben
日语
風俗を害する
法语
corrompre les mœurs
英语
corrupting morals
伤化败俗的字意分解
shāng
1:(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2:同本义。
3:丧事;丧祭。
4:损失。
5:受伤的人。
6:损伤;伤害。
7:受伤;负伤。
8:诋毁;中伤。
9:死亡
10:哀伤;悲伤。
huà
1:(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同本义。
3:教化。
4:感化;转变人心。
5:募化。
6: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7:死。
8:消除,去掉。
9:习俗,风气。
10:造化。自然的功能。
huā
1:用掉、耗费。
bài
1:(会意。从贝,从攴。攴(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2:同本义。
3:又。
4:损害;损伤。
5:失败;战败。
6:打败。使…战败。
7:腐烂变质。
8:破旧。
9:又。
10:衰落;破旧;凋谢。
11:灾年;荒年。
12:弊端;过失。
13:姓。
sú
1:(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2: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3: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4:一般人;百姓。
5:平凡;普通;一般。
6: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7:世俗。
8:通俗,流行。
9:从其习俗。
10:厌烦,腻味。

伤化败俗,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āng huà bài sú)。abac式组合,伤化败俗意思是:形容言行不检点,败坏社会风气。 警示人们要注意言行举止,维护社会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