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年之契的解释
指忘掉年龄的界限,彼此以平等的态度交往,形容不因年龄差异而影响交往。
出处
1.
唐·颜真卿《孙逖文集序》:“十五时,相国齐公崔日用试《土火炉赋》,公雅思遒丽,援翰立成,齐公骇之,约忘年之契。”2.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人引申为忘年之交的典故。寓意
强调年龄不是友谊的障碍,鼓励跨年龄交往,体现包容和尊重。
列子
1.
他与这位年长的老师忘年之契,常在一起探讨学术问题。2.
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他们因为共同的爱好建立了忘年之契。3.
这位年轻的作家与年迈的画家建立了忘年之契,互相激励创作。4.
在社区活动中,年轻人与老年人建立了忘年之契,共同组织活动。5.
他们虽然年龄悬殊,但因为志同道合,形成了忘年之契。6.
予在京师,辱~,论诗文一字不轻放过。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三·李侍郎》忘年之契的翻译
德语
Freundschaft jenseits des Alters
日语
忘年之契
法语
amitié au-delà de l'âge
英语
friendship beyond age
忘年之契的字意分解
wàng
1:(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2:同本义。
3:玩忽,怠忽。
4:逃亡;遗失;灭亡。
nián
1:(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2:同本义。
3:又指一年的收成。
4:又。
5:时间单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365又1/4太阳日的周期。
6:年节。
7:年纪,岁数。
8:寿命;一生的岁数。
9:用以指有关年节用的。
10:假借为“佞”。奸巧谄庾,花言巧语的人。
11:科举时代同科考中者互称。
12: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qì
1:古代在龟甲、兽骨上灼刻文字和灼刻文字用的刀具,皆称契。
2:刻龟甲的凿子。
3:泛指雕凿用具。
4:感情志趣投合的朋友。
5:用刀刻。
6:又。
xiè
1:楔子。
2:人名。殷代的祖先,传说是舜的臣。

忘年之契,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àng nián zhī qì)。abcd式组合,忘年之契意思是:指忘掉年龄的界限,彼此以平等的态度交往,形容不因年龄差异而影响交往。 强调年龄不是友谊的障碍,鼓励跨年龄交往,体现包容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