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古通今的解释
形容学问或见解能贯通古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洞察力。
出处
1.
南朝·梁·萧纲《书案铭》:“敬客礼贤,恭思俨束,披古通今,察奸理俗。”2.
出自《旧唐书·房玄龄传》,原指房玄龄的才学能贯通古今。寓意
强调一个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理解,体现出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
列子
1.
这位教授披古通今,讲课总是引人入胜。2.
在学术研讨会上,他披古通今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的掌声。3.
小李的论文中披古通今的论述让导师大为赞赏。4.
他阅读了大量古籍,逐渐披古通今,知识面越来越广。5.
在历史课上,老师披古通今地讲解,使学生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披古通今的翻译
德语
Bewandert in alter und moderner Zeit
日语
古今に通じる
法语
connaissant l'ancien et le moderne
英语
versed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披古通今的字意分解
pī
1:(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2:分开;裂开。
3:打开;开发。
4:拨开。
5:覆盖或搭衣于肩。
6:翻开;翻阅。
7:披靡。
gǔ
1:(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2:同本义。
3:古代的事物,特指先哲的遗典、道统。古代的典章、文献。
4:古人。
5:天。
6:象声词。如;古剌剌(旗子飘动或甩鞭的声响);古鲁鲁(古鹿鹿。形容物体转动;也指腹内肠子蠕动或液体喷出的声响);古都都(多形容水不断涌出的声响)。
7:久远;古老 ——用来指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的东西。
8:奇特,不同凡俗;执拗。
9:旧,原来。
tōng
1:(形声。从辵(chuò),甬(yǒng)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2:同本义。
3:通往。
4:传递;传达。
5:沟通;接通。
6:往来友好。
7:了解;精通。
8:通报;说 。
9:疏通;开通。
10:流通,互相交换。
11:陈述 。
12:如:通款(向敌方表示愿意降服);通诚(在神前表白诚意)。
13:通奸,过非婚性生活 。
14:如:与人有通。
15:调和。
16:整个,全部。
17:博识。
18:总共 。
19:共同 。
20:透彻 。
21:在某一方面,技术高超、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 。
22:古州名。
23:西魏设。在今四川达县。
24:五代周置,在今江苏省南通县。
25:金置。在今北京市通县。
26:乐器名。
27: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十井为通。
28:药名。马粪。
29:遍;次 。
30:用于文书电报。
31:很;十分 。
32:总是。
tòng
jīn
1:(会意。从佶亼(jí)。本义:现在)。
2:同本义。
3:现代;当代。与“古”相对。
4:比喻用计谋逃脱,如:今蝉蜕壳。
5:即将;立刻;马上。
6:假使,如果。
7:姓。

披古通今,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pī gǔ tōng jīn)。abac式组合,披古通今意思是:形容学问或见解能贯通古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洞察力。 强调一个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理解,体现出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