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阔之论 yū kuò zhī lùn

abac式
拼音yū kuò zhī lùn
注音ㄩㄎㄨㄛˋㄓㄌㄩㄣˊ
繁体迂闊之論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迂阔之论的解释
指言论或观点过于迂腐、宽泛,不切实际,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出处

1.

《汉书·王吉传》:“上以其言迂阔,不甚宠异也。”

2.

出自清代学者龚自珍的《乙丙之际箸议第九》,原文为'迂阔之论,徒为后世笑耳'。
寓意
提醒人们在讨论问题时要避免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强调实用性和具体性。
列子

1.

他在讨论解决方案时总是提出一些迂阔之论,让大家觉得不切实际。

2.

小王在团队会议上发表的迂阔之论让大家感到困惑。

3.

面对实际问题,老李总是喜欢用迂阔之论来搪塞。

4.

讨论如何提高效率时,张三的迂阔之论让大家觉得浪费时间。

5.

在解决家庭矛盾时,父亲的迂阔之论让母亲感到不满。

6.

这话又似乎是说书的~了。殊不知凡为女子,必须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四者兼备,才算得个全人。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二七

迂阔之论的翻译
德语
vage und unpraktische Theorien
日语
迂闊な論
法语
théories vagues et impraticables
英语
vague and impractical theories
迂阔之论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辵(chuò),于声。本义:曲折,绕远)。
2:同本义。
3:迂腐,不合事理。
4:邪避,不正。
kuò
1:(形声。从门,活声。本义:阔大,很开阔)。
2:同本义。
3:宽横的距离大。
4:迂阔,不切实际。
5:侈大,荣显,富有。
6:久不相见。
7:胸襟开阔,才思敏捷。
8:离别。
9:放宽,宽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lún
1:《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lùn
1:(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3:思;思考。
4:衡量;评定。
5:评论;辩析。
6:又。
7:判罪;判决。
8:考虑;顾及。
9:较量。
10:控告,举报。
11:凭借。
12:说;陈述。
13:又。
14:研究。
15: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16:选择。
17:治理。
18:主张;学说。
19:议论文。
20:伦理。
21:姓。

迂阔之论,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yū kuò zhī lùn)。abac式组合,迂阔之论意思是:指言论或观点过于迂腐、宽泛,不切实际,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提醒人们在讨论问题时要避免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强调实用性和具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