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怒而不敢言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abcd式
拼音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注音ㄍㄢˇㄍㄢˇㄋㄩˋㄦˊㄅㄨˋㄍㄢˇㄍㄢˇㄧㄢˊ
繁体敢敢怒而不敢敢言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敢怒而不敢言的解释
形容对某事感到愤怒却不敢说出来,常用来描述一种压抑和无奈的情绪状态。
出处

1.

唐·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2.

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敢怒而不敢言,国之阽危也。'
寓意
反映了人在面对不公或压迫时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提醒人们要勇敢面对问题。
列子

1.

同事之间发生了误会,小李虽然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私下沟通解决。

2.

面对不公平的待遇,小王敢怒而不敢言,只能默默忍受。

3.

在家庭聚会上,面对长辈的批评,小张虽然敢怒而不敢言,但还是保持了礼貌。

4.

小明在学校被欺负,虽然敢怒而不敢言,但他最终向老师求助。

5.

在工作中遇到不合理的要求,小刘虽然敢怒而不敢言,但还是努力完成任务。

6.

李忠见鲁达凶猛,~,只得陪笑道,好性急的人。 ★明·施耐庵《水浒》第三回

敢怒而不敢言的翻译
德语
wagt zu zürnen, aber nicht zu sprechen
日语
怒る勇気はあるが、言う勇気がない
法语
oser être en colère mais ne pas oser parler
英语
dare to be angry but not to speak out
敢怒而不敢言的字意分解
gǎn
1:(会意。本义:勇敢,有胆量) 同本义。
2:有胆量做某种事情。
3:谦词,自言冒昧。
4:岂敢;哪敢。
5:大约。
1:(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2:同本义。
3:又。
4:谴责。
5:奋起;奋发。
6:激怒。
7:超过。
8:气势很盛、不可遏止。
9:》序。
10:妻子儿女。
11:彗星尾。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敢怒而不敢言,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abcd式组合,敢怒而不敢言意思是:形容对某事感到愤怒却不敢说出来,常用来描述一种压抑和无奈的情绪状态。 反映了人在面对不公或压迫时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提醒人们要勇敢面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