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隐忽现 hū yǐn hū xiàn

abab式
拼音hū yǐn hū xiàn
注音ㄏㄨㄏㄨㄧㄣˇㄏㄨㄏㄨㄒㄧㄢˋ
繁体忽忽隱忽忽現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忽隐忽现的解释
形容事物或现象时隐时现,变化不定,难以捉摸。
出处

1.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8回:“只见里面轻云冉冉,薄雾漫漫,远峰忽隐忽现,疏林旋露旋藏。”

2.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忽隐忽现如鬼神,钟鼓楼前不见人。'
寓意
提醒人们在面对不确定和变化的事物时,需要保持耐心和观察力。
列子

1.

夜晚的山间,萤火虫忽隐忽现,非常美丽。

2.

雾气中的小船在湖面上忽隐忽现,宛如仙境。

3.

舞台上的灯光效果使得演员忽隐忽现,增添了神秘感。

4.

在浓雾中,远处的山峰忽隐忽现,令人感到神秘莫测。

5.

孩子们在玩捉迷藏时,忽隐忽现地躲在树后,让人捉摸不定。

6.

我看到了~的海市蜃楼。

忽隐忽现的翻译
德语
aufblitzen
日语
時々現れる
法语
apparaître et disparaître
英语
flickering
忽隐忽现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同本义。
3:忽然;突然。
4:急速。
5:渺茫;辽远;恍忽。
6: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7:姓。
yǐn
1:藏匿;隐蔽。
2:隐瞒。
3:隐测,审度。
4:怜悯。
5:隐逸不出。
6:塞,堵塞。
7:隐没;熄灭。
8:精深;微妙。
9:用同“稳”(wěn)。安稳;稳定。
10:威重的样子,深沉稳重。
11:殷盛。
12:矮墙。
13:痛苦;疾苦。
14:隐居的人。
15:隐语。
16:隐衷,隐情。
17:櫽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18:暗暗地。
19:姓。
1:(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同本义。
3:忽然;突然。
4:急速。
5:渺茫;辽远;恍忽。
6: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7:姓。
xiàn
1:(形声。从玉,见声。本义:出现)。
2:同本义(明显看得见)。
3:见。
4:玉光。
5:次于玉的石。
6:现在,眼前。

忽隐忽现,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hū yǐn hū xiàn)。abab式组合,忽隐忽现意思是:形容事物或现象时隐时现,变化不定,难以捉摸。 提醒人们在面对不确定和变化的事物时,需要保持耐心和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