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丝之叹的解释
染丝之叹比喻对某事感到遗憾和无奈,常用于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
出处
1.
《墨子·所染》:“见染丝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2.
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人引申为染丝之叹。寓意
提醒人们在面对无可奈何的事情时,应保持冷静和理智,接受现实并寻找新的出路。
列子
1.
看到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就放弃了梦想,他不禁发出染丝之叹。2.
看着孩子们因为考试失利而沮丧,他心中充满了染丝之叹。3.
当计划因为天气原因被迫取消时,大家都发出了染丝之叹。4.
在朋友聚会上听到有人因为工作压力而辞职,他不禁发出染丝之叹。5.
看到昔日的好友因为误会而渐行渐远,他心中不免发出染丝之叹。染丝之叹的翻译
德语
Seufzer des gefärbten Seidens
日语
染め糸の嘆息
法语
soupir de la soie teinte
英语
sigh of the dyed silk
染丝之叹的字意分解
rǎn
1:(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2:同本义。
3:传染,感染。
4:熏染;影响。
5:污染,沾染。
6:豆豉酱。
sī
1:(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2:同本义。
3:泛指纤细如丝的东西。
4:线。
5:丝织品。
6:八音之一。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7: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8:缫丝;纺丝。
9:一种计算长度、容量和重量的微小单位。
10:长度或重量的微量。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11:表示极小或极少的量。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tàn
1:(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2:同本义。
3:赞叹,赞美。
4:吟诵。

染丝之叹,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rǎn sī zhī tàn)。abcd式组合,染丝之叹意思是:染丝之叹比喻对某事感到遗憾和无奈,常用于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 提醒人们在面对无可奈何的事情时,应保持冷静和理智,接受现实并寻找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