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面目 lú shān miàn mù

abcd式
拼音lú shān miàn mù
注音ㄌㄩˊㄕㄢㄇㄧㄢˋㄇㄨˋ
繁体廬山麵目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庐山面目的解释
比喻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相。庐山是江西省的一座名山,因其云雾缭绕,常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故用其来比喻事物的真相。
出处

1.

清·段雪亭《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槧,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

2.

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寓意
提醒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避免被表象所迷惑。
列子

1.

经过一番调查,终于揭开了案件的庐山面目。

2.

拆开包装后,大家才看到礼物的庐山面目。

3.

经过反复试验,科学家们终于看到了现象背后的庐山面目。

4.

在朋友的帮助下,他终于看清了那个人的庐山面目。

5.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我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庐山面目。

6.

我们要揭开他的~。

庐山面目的翻译
德语
das wahre Gesicht des Lushan
日语
廬山の真面目
法语
le vrai visage de Lushan
英语
the true face of Lushan
庐山面目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广(yǎn),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特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
2:同本义。
3:亦泛指简陋居室。
4:古代沿途迎候宾客的房舍。
5:古代官员值宿所住的房舍。
6:古州名 。故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一带。
7:矛戟等兵器的柄。
8:寄住。
shān
1:(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同本义。
3:形状像山的东西。
4:特指“五岳”。
5:指酒肆的楼上。
6:粗俗。
7:姓。
miàn
1:(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同本义。
3:外表;表面。
4:部位;方面。
5: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6:当面。
7:朝向;面对;面向。
8:见面。
9:勉励。
10:面向。
11:背向。
12: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7:观看,注视。
8:递眼色,使眼。
9:看待。

庐山面目,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lú shān miàn mù)。abcd式组合,庐山面目意思是:比喻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相。庐山是江西省的一座名山,因其云雾缭绕,常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故用其来比喻事物的真相。 提醒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避免被表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