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之不恭 què zhī bù gōng

abac式
拼音què zhī bù gōng
注音ㄑㄩㄝˋㄓㄅㄨˋㄍㄨㄥ
繁体却之不恭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 欣然接受
  • 坦然受之
  • 乐于接受
却之不恭的解释
意思是拒绝别人的好意或礼物是不礼貌、不恭敬的行为。
出处

1.

《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

2.

出自《礼记·曲礼上》:'受之不让,则为贪;却之不恭,则为慢。'
寓意
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懂得礼貌和尊重他人的好意。
列子

1.

朋友送给我生日礼物,我却之不恭,只能收下。

2.

他特意为我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我却之不恭,吃了不少。

3.

同事帮我解决了一个难题,我却之不恭,表达了感谢。

4.

邻居送来了一些自家种的蔬菜,我却之不恭,收下了。

5.

老师送给我一本书,我却之不恭,认真阅读后受益匪浅。

6.

我们觉得~,只好让他劳驾。 ★邹韬奋《经历·惨淡经营之后》

却之不恭的翻译
德语
es wäre unhöflich abzulehnen
日语
断るのは無礼である
法语
il serait impoli de refuser
英语
it would be impolite to refuse
却之不恭的字意分解
què
1:(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què)声。卩(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2:同本义。
3:除;去。
4:避;避免。
5:用在偏正复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动作、行为或状况,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
6:固然。
7:再。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gōng
1:(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
2:同本义。
3:奉行。
4:拱手致礼。

却之不恭,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uè zhī bù gōng)。abac式组合,却之不恭意思是:意思是拒绝别人的好意或礼物是不礼貌、不恭敬的行为。 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懂得礼貌和尊重他人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