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炉冬扇 xià lú dōng shàn

abac式
拼音xià lú dōng shàn
注音ㄒㄧㄚˋㄌㄩˊㄉㄨㄥㄕㄢˋ
繁体夏爐鼕搧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夏炉冬扇的解释
形容做事不合时宜,像夏天用火炉、冬天用扇子一样。比喻不合时宜或不切实际的做法。
出处

1.

汉·王充《论衡·逢遇》:“今则不然,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

2.

出自《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常以白眼对俗人。夏日持炉,冬日持扇,欲以明其不可强也。'
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意时机和场合,避免做不合时宜的事。
列子

1.

他在炎热的夏天穿着厚重的羽绒服,真是夏炉冬扇。

2.

她在寒冷的冬天开着空调吃冰淇淋,真是夏炉冬扇。

3.

他总是在错误的时间做错误的事,真是夏炉冬扇。

4.

在大家都忙着准备考试时,他却在玩游戏,真是夏炉冬扇。

5.

在大家都穿短袖的时候,他却穿着大衣,真是夏炉冬扇。

夏炉冬扇的翻译
德语
außerhalb der Saison
日语
季節外れ
法语
hors saison
英语
out of season
夏炉冬扇的字意分解
xià
1:(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3:泛指中国。
4:朝代名。
5: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6: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7:大屋。
8: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9:大。
10:华彩,即五色。
11:姓。
1:(形声。从火,盧声。本义:贮火的器具,作冶炼、烹饪、取暖等用)。
2:火炉。
3:又。
4:又。
5:古代酒店前放置酒坛的土台子。
dōng
1:(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2: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3: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4:最后,终。
shān
1:摇扇。
2:施展。
3:煽动、鼓动。
4:泛指兴起、发生。
5:扑打。
6:炽盛。
shàn
1:(会意。从户从翅省。户,单扇门;从翅,像鸟的翅膀,可以张合。本义:门扇)。
2:同本义。
3:扇子。
4:毛巾、盖头之类织品。
5:用于门、窗等扁形器物。
6:遮蔽。

夏炉冬扇,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xià lú dōng shàn)。abac式组合,夏炉冬扇意思是:形容做事不合时宜,像夏天用火炉、冬天用扇子一样。比喻不合时宜或不切实际的做法。 提醒人们要注意时机和场合,避免做不合时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