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无隔宿之仇 fù zǐ wú gé sù zhī chóu

abac式
拼音fù zǐ wú gé sù zhī chóu
注音ㄈㄨˋㄗˋㄇㄛˊㄍㄜˊㄙㄨˋㄓ
繁体父子無隔宿之讎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 骨肉相残
  • 父子成仇
  • 手足相残
父子无隔宿之仇的解释
形容父子之间不会有隔夜的仇恨,强调父子关系的亲密和宽容。
出处

1.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2.

出自《礼记·祭义》,原句为“父子无隔宿之怒”。
寓意
强调家庭和睦,宽容和解的重要性。
列子

1.

小明和爸爸吵架后,第二天早上就和好了,真是父子无隔宿之仇。

2.

虽然昨天父子俩因为小事起了争执,但今天他们又像没事人一样,体现了父子无隔宿之仇。

3.

父亲原谅了儿子的过失,两人很快和好如初,真是父子无隔宿之仇。

4.

儿子犯了错,父亲虽然生气,但一夜过后就原谅了他,这就是父子无隔宿之仇。

5.

父子俩因为意见不合吵了一架,但第二天就和好了,真是父子无隔宿之仇。

父子无隔宿之仇的翻译
德语
Keine über Nacht gehegte Feindschaft zwischen Vater und Sohn
日语
父子に隔夜の恨みなし
法语
Pas de rancune entre père et fils
英语
No overnight grudges between father and son
父子无隔宿之仇的字意分解
1: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
2: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3:开始。
4:天。古人以为天地生万物,故称天为“父”。
5:(bǔ)。捕捉,捉拿。
1:(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本义:父亲)。
2:同本义。
3:某人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
4:又。
5:又。
6:指万物化生之本。
7:对和父亲同辈的男性亲属的称呼。如:伯父;叔父;祖父;父老。后亦以称姻亲中的长辈。如:舅父;姨父;岳父。
8:古代天子、诸侯对同姓长辈的称呼。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同本义。
3: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4: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子孙。
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7: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8:人的通称。
9: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10: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11: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12:地支的第一位。
13: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14: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15:用以纪日。
16: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17:子夜。
18:专指女儿。
19: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20:小。
21:幼小。
22: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23:收养为子。
24:结果实。
25: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26: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27:相当于“虽然”。
28: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29:姓。
1:构词后缀。
2: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3:个别量词后缀。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1:(形声。从阜,鬲(gé)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2:同本义。
3:间隔;距离。
4:隔绝;断绝。
5:不相合。
6:抑制。
7:(jī)。打,敲打。
8:界限。
9:格子。
10:膈膜。

父子无隔宿之仇,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fù zǐ wú gé sù zhī chóu)。abac式组合,父子无隔宿之仇意思是:形容父子之间不会有隔夜的仇恨,强调父子关系的亲密和宽容。 强调家庭和睦,宽容和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