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吠狴犴 kuáng fèi bì dòu

abcd式
拼音kuáng fèi bì dòu
注音ㄎㄨㄤˊㄈㄟˋㄅㄧˋㄢˋ
繁体狂吠狴犴
感情贬义
近义词
  • 吠影吠声
  • 聒噪不休
  • 喧嚣不止
反义词
狂吠狴犴的解释
形容狗狂吠的声音,象征着一种吵闹、不安的状态。
出处

1.

唐·柳宗元《乞巧文》:“王侯之门,狂吠狴犴。臣到百步,喉喘颠汗。”

2.

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原文为“狂犬吠于市,狴犴不惊”,后演变为“狂吠狴犴”。
寓意
提醒人们要保持安静,避免因无谓的吵闹而影响他人。
列子

1.

邻居家的狗半夜狂吠狴犴,吵得我睡不着觉。

2.

小区里一只狗狂吠狴犴,引得其他狗也跟着叫起来。

3.

公园里一只流浪狗狂吠狴犴,吓得孩子们不敢靠近。

4.

听到雷声,狗狗开始狂吠狴犴,主人怎么也安抚不了。

5.

晚上散步时,一只狗突然狂吠狴犴,把我们吓了一跳。

狂吠狴犴的翻译
德语
wild bellen
日语
狂吠する
法语
aboyer sauvagement
英语
barking wildly
狂吠狴犴的字意分解
kuáng
1:(形声。本义:狗发疯)。
2: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3:引申指“人的精神失常”,“疯癫”。
4:狂妄。
5:狂放,任性放荡。
6:凶猛。
7:汹涌。
8:欺骗。
9:(wǎng)。去。
fèi
1:(会意。从犬,从口。本义:狗叫)。
2:同本义。
1:兽名。后附会为龙子之说。
àn
1:产于中国北方的一种野狗,似狐而小,黑喙。
2:古时乡亭的拘留所,后泛指监狱。
hān
1:即驼鹿 。产于欧洲和亚洲的现存世上最大的一种鹿(Alces alces),鼻长如骆驼,雄的有角,角上部呈铲形。分布于中国东北以及蒙古和俄罗斯等地。亦称“麋”、“犴达罕”、“堪达罕”。

狂吠狴犴,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kuáng fèi bì dòu)。abcd式组合,狂吠狴犴意思是:形容狗狂吠的声音,象征着一种吵闹、不安的状态。 提醒人们要保持安静,避免因无谓的吵闹而影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