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不乐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心不在焉、情绪低落的样子,常用来描述因忧愁或烦恼而感到不快乐的状态。
出处
1.
《史记·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勿勿不乐。”2.
出自《诗经·邶风·北门》中的“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后演变成“忽忽不乐”来表达类似的情绪。寓意
提醒人们注意情绪管理,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列子
1.
他因为工作压力大,最近总是忽忽不乐。2.
失恋后的她整天忽忽不乐,连最喜欢的美食也提不起兴趣。3.
考试成绩不理想,小明回家后忽忽不乐。4.
因为朋友的不理解,他感到忽忽不乐。5.
天气不好,她独自在家忽忽不乐地看书。6.
秦少游谪古藤,意~。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忽忽不乐的翻译
德语
düster und unglücklich
日语
憂鬱で不満足
法语
morose et malheureux
英语
gloomy and unhappy
忽忽不乐的字意分解
hū
1:(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同本义。
3:忽然;突然。
4:急速。
5:渺茫;辽远;恍忽。
6: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7:姓。
hū
1:(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同本义。
3:忽然;突然。
4:急速。
5:渺茫;辽远;恍忽。
6: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7: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lè
1:喜悦;愉快。
2:安乐。
3:乐于;安于。
4:又。
5:感到快乐,享受。
6:旧指“声色”。即歌舞和女色。
7:乐趣。
8:又。
9:姓。
yuè
1:(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2:同本义。
3:又。
4:乐器。
5:乐工,精于音乐的人。
6:
7:唱,用口发音乐音。
8:奏乐。
9:姓。

忽忽不乐,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hū hū bù lè)。aabb式组合,忽忽不乐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心不在焉、情绪低落的样子,常用来描述因忧愁或烦恼而感到不快乐的状态。 提醒人们注意情绪管理,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要保持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