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日并行 bèi rì bìng xíng

abac式
拼音bèi rì bìng xíng
注音ㄅㄟˋㄖˋㄅㄧㄥˋㄏㄤˊ
繁体倍日乲行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倍日并行的解释
比喻事物迅速发展,日益增长,犹如一日抵过多日。
出处

1.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倍日并行,追亡逐北”。
寓意
强调事物发展的速度和势头,激励人们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进步。
列子

1.

小明的学习成绩倍日并行,短短几个月就有了显著的提高。

2.

公司的新项目进展倍日并行,预计很快就能完成。

3.

她的绘画技巧倍日并行,每次作品都有新的突破。

4.

健身计划实施后,他的体能倍日并行,变得更加强壮。

5.

园艺爱好者看到自己种的花朵倍日并行地生长,感到非常欣慰。

6.

唐·赵蕤《反经·变通》:“乃弃其步兵,与轻锐~逐之。”

倍日并行的翻译
德语
in Riesenschritten vorankommen
日语
飛躍的に進歩する
法语
progresser à pas de géant
英语
progressing by leaps and bounds
倍日并行的字意分解
bèi
1:(形声。从人,(tǒu)声。本义:通“背”。反;背向)。
2:同本义。
3:背弃;背叛
4:违反;违背。
5:加倍,照原数等加。
6:背诵。
7:倍数。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同本义。
3:白天,白昼。
4: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5:一昼夜。
6:时间,光阴。
7:每日,每天。
8:他日,改天。
9:往日,从前。
bīng
1:古地名。并州。
2:相传禹治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在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带。沿用为太原的别称。
3:汉置并州,其地在今内蒙古、山西(大部)、河北(一部)。东汉时并入冀州。三国魏复置。其地在今山西汾水中游。
bìng
1:(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2:同本义。
3:合并(由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结合一起)。
4:兼并;并吞。
5:具备。
6:排除。
7:相同。
8:全,全都。
9:一起;一齐;同时。
10:并且,连。
11:和,以及。
háng
1:(象形。本义:道路)。
2:同本义。
3: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4: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5:队伍,军队。
6: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7:辈分。
8:连续贯穿。
9:这里 ——表示处所。
10:那里 ——表示处所。
hàng
1:刚强。
héng
1:——“道行”(dàohéng):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
xíng
1:(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2:同本义。
3:出游;出行;出动。
4:运行。
5:流动,流通。
6:流行;流传。
7:做;从事某种活动。
8:实施。
9:离开。
10:路程。
11:道理,事物的发展规律。
12:行为。
13:品行。
14:即将…。
15:姓。

倍日并行,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èi rì bìng xíng)。abac式组合,倍日并行意思是:比喻事物迅速发展,日益增长,犹如一日抵过多日。 强调事物发展的速度和势头,激励人们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