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扬糠秕 bǐ yáng kāng bǐ

abcd式
拼音bǐ yáng kāng bǐ
注音ㄅㄛˋㄧㄤˊㄎㄤㄅㄧˇ
繁体簸揚穅粃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簸扬糠秕的解释
簸扬糠秕比喻去芜存菁,辨别优劣,去除不好的部分,保留好的部分。
出处

1.

明·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书》:“儿曹徼时厚幸,并登仕版,而懋修又邋居文孙之首,簸扬糠秕,殊为惭汗。”

2.

出自《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没有直接提到簸扬糠秕,但表达了类似的去芜存菁的思想。
寓意
强调在选择和判断中要有辨别力,去除不好的,保留好的。
列子

1.

他在整理资料时,簸扬糠秕,保留了最有价值的信息。

2.

她在挑选朋友时,总是簸扬糠秕,选择那些真正值得信赖的人。

3.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教导我们要簸扬糠秕,掌握真正的知识。

4.

他在写作时,总是簸扬糠秕,确保文章的质量。

5.

公司在招聘时,簸扬糠秕,选择最合适的人才。

簸扬糠秕的翻译
德语
das Weizenkorn vom Spreu trennen
日语
精を選ぶ
法语
séparer le bon grain de l'ivraie
英语
separate the wheat from the chaff
簸扬糠秕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箕,皮声。本义:用簸箕盛粮食等上下颠动,扬去糠粃尘土等物)。
2:同本义。
3:摇动;颠动。
yáng
1:(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2:同本义。
3:假借为“飞”。飞起,升高。
4:通过风或气流处理。
5:提高声音。
6:发扬,发挥。
7:振作,昂扬。
8:显示;夸耀。
9:仰。
10:眉毛及其上下部分。
11:过长过高的树枝。
12:古九州之一 。辖今苏、皖、赣、浙、闽诸省。
13:姓。
kāng
1:(形声。从米,康声。本义:从稻、麦等谷皮上脱下的皮、壳)。
2:本作“穅”,“康”。谷的外壳。
3:又。
4:小麦种子、黑麦种子或其他禾谷的碎裂皮层,从籽粒上分离出来,特别用于家畜饲料。
1: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

簸扬糠秕,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bǐ yáng kāng bǐ)。abcd式组合,簸扬糠秕意思是:簸扬糠秕比喻去芜存菁,辨别优劣,去除不好的部分,保留好的部分。 强调在选择和判断中要有辨别力,去除不好的,保留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