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手不及 cuò shǒu bù jí

abcd式
拼音cuò shǒu bù jí
注音ㄘㄨㄛˋㄕㄡˇㄅㄨˋㄐㄧˊ
繁体措手不及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措手不及的解释
形容在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时,来不及应对或准备。
出处

1.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咱今晚间,领着百十骑人马,偷营动寨,走一遭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2.

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孔明措手不及,急急拔剑,欲待相迎。”
寓意
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面对突发情况要有应变能力。
列子

1.

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我们措手不及,只能匆忙找地方避雨。

2.

比赛中对方突然改变战术,我们措手不及,输掉了比赛。

3.

他突然提出辞职,让公司措手不及,急需寻找新的员工。

4.

朋友突然到访,我措手不及,只能简单招待。

5.

考试题目难度超出预期,同学们措手不及,纷纷抱怨。

6.

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

措手不及的翻译
德语
überrascht
日语
不意打ち
法语
pris au dépourvu
英语
caught off guard
措手不及的字意分解
cuò
1:(形声。从手,昔声。本义:放置,安放)。
2:同本义。
3:废弃;搁置。
shǒu
1:(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同本义。
3: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4:笔迹。
5:手艺;本领。
6:亲自,亲手。
7:拿着,执持。
8:用手击杀。
9:取。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同本义。
3:至,达到。
4:待,等到。
5:遭受。
6:比得上,能与…相比。
7:连累;关联。
8:供应。
9:趁。
10:和,与。
11:——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12:——表示頻率,相当于“又”。
13:——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14:姓。

措手不及,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cuò shǒu bù jí)。abcd式组合,措手不及意思是:形容在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时,来不及应对或准备。 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面对突发情况要有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