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无不周的解释
形容考虑得非常周到,没有遗漏任何细节。
出处
1.
《资治通鉴·汉纪·孝献皇帝丁建安元年》:“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胜也。”2.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虑无不周,则无败事。'寓意
强调做事要细致全面,避免疏忽。
列子
1.
在策划这次家庭旅行时,他考虑无不周,连每天的天气情况都提前查好。2.
她在准备生日派对时考虑无不周,连客人可能的过敏情况都做了详细记录。3.
他写论文时考虑无不周,每个引用的资料都做了详细的注释。4.
在装修新房时,他考虑无不周,连细节如插座位置都仔细规划。5.
她在组织社区活动时考虑无不周,连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都提前准备。6.
绍恤近忽远,公~,此仁胜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虑无不周的翻译
德语
gründlich durchdacht
日语
周到に考慮する
法语
considéré avec soin
英语
thoroughly considered
虑无不周的字意分解
lǜ
1:(形声。从思,虍(hū)声。本义:思虑,谋划)。
2:同本义。
3:用绳结缀。
4:忧虑。
5:审察,讯察。
6:思想;意念。
mó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wú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zhōu
1:(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2:同本义。
3:稠密;紧密。
4:亲密,亲切,熟悉而情深。
5:周到,处处留意和体贴;周全;全面。
6:完备。
7:遍及;普遍。
8:诚,忠信。
9:周围。
10:拐角儿。
11:朝代名。
12: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南)。历史上称平王东迁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共历三十四王,八百多年。
13:南北朝时,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为隋所灭。
14:唐时,武则天临朝执政,改国号为周。
15:五代时,郭威继后汉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960年为宋所灭。
16:绕一圈,环绕。
17:保全。
18:周济;救济。
19:合,适合。
20:巩固。
21:保密。
22:(tiáo)调和,协调。
23:回。
24:“週”同“周”。
25:姓。

虑无不周,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lǜ wú bù zhōu)。abcd式组合,虑无不周意思是:形容考虑得非常周到,没有遗漏任何细节。 强调做事要细致全面,避免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