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虢取虞的解释
形容以武力消灭一个国家并吞并其领土的行为,常用来比喻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
出处
1.
虢、虞:周朝国名。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假道虞国,出师伐虢国。灭虢后,又回师灭掉虞。2.
出自《左传·僖公二年》,讲述晋献公灭掉虢国和虞国的故事。寓意
警示人们不可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不正当手段,否则会失去道德和人心。
列子
1.
他用不正当手段夺走了别人的财产,真是灭虢取虞。2.
这个公司通过恶意收购的方式扩张市场,简直是灭虢取虞。3.
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伤害朋友,真是灭虢取虞。4.
为了赢得比赛,他不惜作弊,真是灭虢取虞的行为。5.
为了得到那块地,他用尽各种手段,真是灭虢取虞。6.
今先定西蜀,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并吞东吴,此“~”之道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灭虢取虞的翻译
德语
erobern und annektieren
日语
滅ぼして併合する
法语
conquérir et annexer
英语
conquer and annex
灭虢取虞的字意分解
miè
1:(形声。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2:同本义。
3:消失,隐没。
4:熄灭。
5:淹没。
guó
1:(形声。从虎,寽(lǚ)声。本义:虎所抓画之迹)。
2:同本义。
3:周代国名。有东、西、南、北四虢。
4:东虢。周文王弟虢叔所封之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公元前767年为郑所灭。
5:西虢,周文王弟虢仲的封地,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公元前665年为秦所灭。
6:南虢,周平王东迁,西虢徙于上阳,称南虢,春秋时灭于晋。
7:北虢。虢仲后代的封地,在今山西省平陆县。
8:唐代州名 。地在今河南省灵宝县。
9:猛烈;暴烈。
qǔ
1:(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2:同本义。
3: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4:拿。
5:娶妻。
6:选取;选拔。
7:招致。
8:得到;取得。
9:攻取,夺取。
10:
11:会合,集合。
12:积畜。
13:
14:跑,疾走。
15:趋向。
16:表示范围,相当于“才”、“仅”。
17:表示动态,相当于“得”、“着”。
yú
1:(形声。从虍(hū),吴声。虍,虎头。本义: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即“驺虞”)。
2:同本义。
3:古代掌管山泽鸟兽的官吏。
4:借指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5:又。
6:古代一种祭祀名。既葬而祭叫虞,有安神之意。
7:朝代名。帝舜有天下之号。
8:又。
9:古国名。
10:舜之先封于虞,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11: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为今河南省虞城县。
12:山名。
13:猜度;料想。
14:忧虑;忧患。
15:准备,防范。
16:企望;期待。
17:贻误;欺诈。
18:惊。
19:
20:姓。

灭虢取虞,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miè guó qǔ yú)。abac式组合,灭虢取虞意思是:形容以武力消灭一个国家并吞并其领土的行为,常用来比喻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 警示人们不可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不正当手段,否则会失去道德和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