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争庭论 miàn zhēng tíng lùn

abac式
拼音miàn zhēng tíng lùn
注音ㄇㄧㄢˋㄓㄥˋㄊㄧㄥˊㄌㄩㄣˊ
繁体麵爭庭論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面争庭论的解释
形容在法庭上进行激烈的辩论或争论,强调双方在法律程序中的对抗性。
出处

1.

宋·欧阳修《上范司谏书》:“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面争庭论者,必范君也。”

2.

该成语出自现代法律用语,具体来源不详。
寓意
强调在法律程序中通过辩论和争论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体现法律的公正性。
列子

1.

在模拟法庭上,学生们面争庭论,展现了他们对法律的理解和辩论技巧。

2.

辩护律师与检察官在法庭上面争庭论,争取为当事人争取有利判决。

3.

辩论赛上,两队选手面争庭论,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4.

在家庭会议上,兄弟姐妹们面争庭论,讨论如何分配遗产。

5.

在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面争庭论,探讨最新的研究成果。

面争庭论的翻译
德语
Gerichtsdebatte
日语
法廷論争
法语
débat en cour
英语
courtroom debate
面争庭论的字意分解
miàn
1:(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同本义。
3:外表;表面。
4:部位;方面。
5: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6:当面。
7:朝向;面对;面向。
8:见面。
9:勉励。
10:面向。
11:背向。
12: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zhēng
1:(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从又,义同。本义:争夺)。
2:同本义。
3:辩论;争论。
4:争胜,争着。
5:争斗。
6:竞争;较量。
7:相差。
8:春秋时鲁国北城护城河名,又为北城门名 。也作“净”。
9:多用于诗、词、曲中,相当于“怎么”。
10:姓。
zhèng
1:“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tíng
1:(形声。从广,廷声。广(yǎn),就山岩架成的屋。本义:厅堂)。
2:同本义。
3:堂阶前的地坪。
4:朝廷,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
5:法庭,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处所 。
6:官署,政府办公的地方 。
7:朝觐,到圣地去进香。
8:古代指少数民族所辖区域或所都之处。也泛指边疆地方。
9:中医学名词。指额部中央 。望诊时常作为诊察头、面部疾病的部位,又叫“天庭”。
10:房屋 。
11:唐代州名 。故治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
12:父亲、母亲的或与父或与母有关的 。
13:直的,笔直的。
lún
1:《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lùn
1:(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3:思;思考。
4:衡量;评定。
5:评论;辩析。
6:又。
7:判罪;判决。
8:考虑;顾及。
9:较量。
10:控告,举报。
11:凭借。
12:说;陈述。
13:又。
14:研究。
15: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16:选择。
17:治理。
18:主张;学说。
19:议论文。
20:伦理。
21:姓。

面争庭论,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iàn zhēng tíng lùn)。abac式组合,面争庭论意思是:形容在法庭上进行激烈的辩论或争论,强调双方在法律程序中的对抗性。 强调在法律程序中通过辩论和争论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体现法律的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