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造反 xiù cái zào fǎn

abac式
拼音xiù cái zào fǎn
注音ㄒㄧㄡˋㄘㄞˊㄗㄠˋㄈㄢˇ
繁体秀纔造反
感情中性
近义词
  • 文人起义
  • 书生造反
  • 知识分子反抗
反义词
秀才造反的解释
原意指读书人起来造反,现多用来比喻有文化的人参加革命或进行反抗活动。
出处

1.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2.

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寓意
强调知识分子也可以有反抗精神和行动力,鼓励勇敢面对不公。
列子

1.

小李虽然是文弱书生,但为了正义,他秀才造反,勇敢地站出来抗议不公。

2.

在小说中,主人公秀才造反,带领村民们反抗压迫者的故事激励了许多读者。

3.

面对校园霸凌,小王决定秀才造反,组织同学们一起维护校园正义。

4.

在历史剧中,书生秀才造反,最终推翻了腐败的政权,赢得了民心。

5.

虽然大家都认为他只是个秀才,但他秀才造反,成功地改变了村里的风气。

6.

这只是~罢了。

秀才造反的翻译
德语
Gelehrter rebelliert
日语
秀才が反乱を起こす
法语
érudit se rebelle
英语
scholar rebels
秀才造反的字意分解
xiù
1:(会意。石鼓文,上为“禾”,下象禾穗摇曳。本义:谷物抽穗扬花)。
2:同本义。
3:草类结实。
4:成长。
5:美好,秀丽(指人的容貌姿态或景物,重于内在的气韵)。
6:茂盛。亦指茂盛的草木。
7:特异;优秀。多指人品德美好。
8:草木之花。
9:宋、明间对官僚贵族子弟和有财势者的称呼。
cái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2:同本义。
3:有才能;有本领。
4:才力;才能。
5:人才。常写作“材”。
6: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7:材资;本能。
8:刚刚。
9:仅,只 ——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10: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
11:强调确定语气。
12:姓。
zào
1:(形声。从辵(chuò),告声。本义:到;往某地去)。
2:同本义。
3:拜访。
4:假借为“作”,制造;制作。
5:虚构;伪造。
6:培养;造就;创造。
7:撰写;汇集。
8:制定。
9:建立。
10:成就。
11:时代。
12:忽然;仓卒。
13:姓。
fǎn
1:(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2:同本义
3:反覆。
4:返回;回归。
5:未能遵守,违背。
6:往返于…之间。
7:反叛;造反。
8:反省。
9:归还;送还。
10:类推。
11:贱买而贵卖。
12: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13:反而;相反。
14:姓。

秀才造反,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iù cái zào fǎn)。abac式组合,秀才造反意思是:原意指读书人起来造反,现多用来比喻有文化的人参加革命或进行反抗活动。 强调知识分子也可以有反抗精神和行动力,鼓励勇敢面对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