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拥而上 yī yōng ér shàng

abac式
拼音yī yōng ér shàng
注音ㄧㄩㄥㄦˊㄕㄤˋ
繁体一擁而上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一拥而上的解释
形容许多人一齐拥上去,表现出一种急切、热烈的状态。
出处

1.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吕蒙亲自擂鼓,士卒皆一拥而上,乱刀砍死朱光。”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四面皆至,项王乃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上马,诸将从者八百余人皆骑,从之,欲突围南去。汉军及诸侯兵闻之,一拥而上,项王乃复还战,汉军及诸侯兵四面皆至,项王乃自刎。
寓意
强调人群的急切和热情,提醒人们在行动时需要保持秩序和安全。
列子

1.

看到商店打折,顾客们一拥而上抢购商品。

2.

比赛结束后,粉丝们一拥而上围住明星要签名。

3.

孩子们看到新来的游乐设施,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玩耍。

4.

听到有免费的冰激凌,学生们一拥而上排队领取。

5.

在动物园里,游客们一拥而上围观刚出生的动物宝宝。

6.

众人~,把小偷团团围住揪送派出所

一拥而上的翻译
德语
in einer Menge vordringen
日语
一斉に押し寄せる
法语
se précipiter en foule
英语
rush forward in a crowd
一拥而上的字意分解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7:统一。
8:专一。
9:都,一概。
10:一经。
yōng
1:(形声。从手,雍声。本义:抱)。
2:同本义。
3:簇拥。
4:环抱。
5:持;执持。
6:聚集。
7:拥挤。
8:裹。
9:阻塞。
10:遮盖。
11:占有。
12:又如:拥蹲(占有权位);拥制(控制);拥兵(掌握、聚集军队)。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shàng
1:(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2:同本义。
3:上天;天帝。
4:上级;尊长;社会的最高层。
5:君主;皇帝。
6:工尺谱里的“do”称为上。
7:时间,时候。
8:方位词,边,畔。
9:上等,等级高或品质良好。
10:时间或次序在前。
11:远;久远。
12:广大。
13:丰足。
14:登;上升;向上。
15:上报;呈报。
16:进献,送上。
17:崇尚,提倡。
18:向前;前进。
19:去;到。
20:放到;放进。
21:安装;装上。
shǎng
1: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shang
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表示某一方面。

一拥而上,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yī yōng ér shàng)。abac式组合,一拥而上意思是:形容许多人一齐拥上去,表现出一种急切、热烈的状态。 强调人群的急切和热情,提醒人们在行动时需要保持秩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