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 shēng shēng bù xī

abac式
拼音shēng shēng bù xī
注音ㄕㄥㄕㄥㄕㄥㄕㄥㄅㄨˋㄒㄧ
繁体生生生生不息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 枯竭
  • 断绝
  • 凋零
生生不息的解释
形容生命力旺盛,源源不断,永不停止。常用来描述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繁衍生息。
出处

1.

《周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2.

出自《易经·系辞上》:'生生之谓易',后人将其演绎为'生生不息'。
寓意
强调生命的持续性和活力,鼓励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列子

1.

这片森林生生不息,孕育了无数的动植物。

2.

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生生不息。

3.

河流从高山流向大海,生生不息地滋养着两岸的土地。

4.

这个家族的传统手艺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5.

城市的灯火生生不息,展现出繁荣的夜景。

6.

在天地,则气化流行,~。(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道》)

生生不息的翻译
德语
gedeihen und sich vermehren
日语
生生不息
法语
prospérer et se multiplier
英语
thrive and multiply
生生不息的字意分解
shē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同本义。
3:生育;养育。
4:生存;活。与“死”相对。
5:滋生;产生。
6:救活,使活。
7:制造。
8:生产;制作。
9:生命。
10:人的一生。
11:生活。
12:后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3:老师称弟子,或弟子自称;学生。
14:妓女。
15:俘虏。
16: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先生”的省称。
17:儒生;读书人的通称。
18:资质;禀赋。
19:天生,生来。
20:生的,未煮熟的。
21:新鲜的。
22:生疏。
23:具有活力的。
24:很、甚、极其。
25:姓。
shē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同本义。
3:生育;养育。
4:生存;活。与“死”相对。
5:滋生;产生。
6:救活,使活。
7:制造。
8:生产;制作。
9:生命。
10:人的一生。
11:生活。
12:后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3:老师称弟子,或弟子自称;学生。
14:妓女。
15:俘虏。
16: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先生”的省称。
17:儒生;读书人的通称。
18:资质;禀赋。
19:天生,生来。
20:生的,未煮熟的。
21:新鲜的。
22:生疏。
23:具有活力的。
24:很、甚、极其。
25: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同本义。
3:叹气。
4:停止,停息。
5:休息。
6:滋息;生长。
7:平息。
8:消除。
9:熄灭;消失。
10: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11:利息,利钱。
12:消息。
13:亲生子女。
14:春秋时诸侯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15:姓。

生生不息,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ēng shēng bù xī)。abac式组合,生生不息意思是:形容生命力旺盛,源源不断,永不停止。常用来描述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繁衍生息。 强调生命的持续性和活力,鼓励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