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兵释甲 jiě bīng shì jiǎ

abac式
拼音jiě bīng shì jiǎ
注音ㄐㄧㄝˋㄅㄧㄥㄕˋㄐㄧㄚˊ
繁体解兵釋甲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解兵释甲的解释
形容解除武装,停止战争,恢复和平的状态。
出处

1.

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解兵释甲,社稷宁谧,黎民乐业。”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项王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厉兵秣马,解兵释甲,欲与汉军决一死战。”
寓意
倡导和平,停止战争,强调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冲突。
列子

1.

村民们听说战争结束后,解兵释甲,纷纷返回家园。

2.

双方终于达成和平协议,解兵释甲,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3.

经过多年的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决定解兵释甲。

4.

在谈判桌上达成共识后,两国军队开始解兵释甲。

5.

解兵释甲后,士兵们终于可以放下武器,与家人团聚。

6.

庆氏有马,惊而逸走,军士逐而得之,乃尽絷其马,~,共往观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七回

解兵释甲的翻译
德语
entwaffnen und demobilisieren
日语
解兵釈甲
法语
désarmer et démobiliser
英语
disarm and demobilize
解兵释甲的字意分解
jiě
1:(会意。从刀,从牛,从角。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本义:分解牛,后泛指剖开)。
2:同本义。
3:解体,离散。
4:分解,熔化。
5:解除,解围。
6:解开。
7:解释,说明。
8:晓悟;明白。
9:脱去;松开。
10:打开,开放。
11:缓解。
12:助动词。能,会,得。
13:道家以为修道者死后魂魄脱离尸体而成仙,称为“尸解”。
14:见解,见识。
jiè
1:(词源见jiě声解)。
2:古代乡举,举送入试 。唐宋时举进士者由地方推荐发送入京的称为“解”。
3:押送财物或犯人。
4:兑换。
xiè
1:兽名。
2:官署,官吏办事的地方。
3:古地名 。春秋周畿内地,有二,大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小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
4:松懈;懒散,做事不抓紧。
5:姓。
bīng
1:(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同本义。
3: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4:士卒。
5:军事;武力;战争。
6:用兵策略,战略。
7:牌戏名。
8: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9: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10:用兵器攻击,刺杀。
11:伤害。
shì
1:(形声。从采(biàn),睪(yì)声。采,有辨别、分析义。本义:脱掉,解下)。
2:同本义。
3:解释。
4:释放;赦免。
5:舍弃;抛弃。
6:放下;放开。
7:消失。
8:溶化;消融。
9:泡在水里或其他液体里。
10:发,射出。
11:解除;免除。
12:淘米。
jiá
1:(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同本义。
3: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4:武器。
5:披甲的人,即甲士。
6: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7:居第一;冠于。
8:把甲衣穿在身上。
9:姓。

解兵释甲,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iě bīng shì jiǎ)。abac式组合,解兵释甲意思是:形容解除武装,停止战争,恢复和平的状态。 倡导和平,停止战争,强调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