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支出 rù bù zhī chū

abac式
拼音rù bù zhī chū
注音ㄖㄨˋㄅㄨˋㄓㄔㄨ
繁体入不支齣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入不支出的解释
形容收入不够支出,财务状况不佳。
出处

1.

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三》:“入少出多,往往例于常赋之外,多收加耗,重折价钱,尚且入不支出,公私俱困。”

2.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入不敷出,民不堪命矣。'
寓意
提醒人们要合理规划财务,避免入不敷出的困境。
列子

1.

小张最近工作不顺,收入减少,入不支出,只能节省开支。

2.

王奶奶的退休金不够生活费,入不支出,生活变得艰难。

3.

小李创业初期,资金周转困难,入不支出,只能四处借钱。

4.

张先生因为医药费高昂,入不支出,不得不卖掉房子。

5.

小刘失业后,入不支出,只能靠积蓄度日。

入不支出的翻译
德语
mehr ausgeben als einnehmen
日语
収入が支出に追いつかない
法语
dépenser plus que gagner
英语
in the red
入不支出的字意分解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2:同本义。
3:参加, 加入。
4:交、交纳。
5:接纳;采纳。
6:与…相适应。
7: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
8:到达。
9:侵入。
10:占据。
11:收入,进项。
12:古汉语声调之一——见“入声”。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zhī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2:同本义。
3:枝条
4:分支。
5:支流。
6:祖宗支系。
7:支,线及棉纱等的粗细单位。
8:地支的简称。
9:
10:支撑。
11:支开,支派。
12:分,分散。
13:姓。
chū
1:(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同本义。
3: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4:出现;显露。
5:生产;产生。
6:高出;超出。
7:使出;拿出;取出。
8:发出,发布。
9:逃亡。
10: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入不支出,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rù bù zhī chū)。abac式组合,入不支出意思是:形容收入不够支出,财务状况不佳。 提醒人们要合理规划财务,避免入不敷出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