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昭宋聋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对某种声音或言语完全听不见,强调其聋病的严重程度。
出处
1.
《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於齐,曰:‘无假道於宋。’亦使公子冯聘於晋,不假道於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杀之。”2.
出自《三国演义》,其中描述了郑昭宋聋的故事,用来形容其聋病的严重程度。寓意
提醒人们要重视听力健康,及时进行听力检查和保护。
列子
1.
爷爷年纪大了,郑昭宋聋,连闹钟都听不见。2.
小明戴着耳机,郑昭宋聋,完全没听到妈妈的叫声。3.
在嘈杂的工地上,工人们郑昭宋聋,无法听到安全警报。4.
由于耳疾严重,医生告诉他已经郑昭宋聋了。5.
音乐会上,坐在后排的观众郑昭宋聋,听不到高音部分。6.
~,一以免患,一以召祸。况各国竞骛于聪明,而我岸然自安其愚暗,将以求免,不亦难乎?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郑昭宋聋的翻译
德语
taub wie ein Klotz
日语
全く聞こえない
法语
sourd comme un pot
英语
deaf as a post
郑昭宋聋的字意分解
zhèng
1:(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
2:同本义。
3: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后与所谓雅乐对举,指与雅乐相背的“淫邪之音”。
4:郑重;慎重。
5:姓。
zhāo
1:(形声。从日,召声。本义:明亮)。
2:同本义。
3:彰明,显著。
4:光;亮光。
5:古时宗法制度 ,宗庙次序,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又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也按此规定排列。
6:显扬;显示。
7:姓。
sòng
1:(会意。从宀(mián),从木。表示房屋周围有树木。本义:定居) 同本义。
2:周代诸侯国名。
3:子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王纣子武庚于商旧都(今河南商丘)。成王时,武庚叛乱,被杀,又以其地与纣的庶兄微子启,号宋公,为宋国。战国初年曾迁都彭城(今徐州)。公元前286年为齐所灭。辖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江苏、安徽之间。
4:中国朝代名 。公元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代后周称帝。国号宋,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亡。次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两宋共历十八帝,统治三百二十年。
5:主观响度单位 ,1宋等于强度为听者听阈上40分贝的1000赫纯音的响度。
6:姓。
lóng
1:(形声。从耳,龙声。本义:丧失听觉能力)。
2:同本义。
3:愚昧;不明事理。

郑昭宋聋,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hèng zhāo sòng lóng)。abcd式组合,郑昭宋聋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对某种声音或言语完全听不见,强调其聋病的严重程度。 提醒人们要重视听力健康,及时进行听力检查和保护。